中国网: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中国网《中国访谈》2016全国“两会”特别报道。航空航天工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的体现,航空工业从发展到成熟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作为中国高端制造业顶梁柱的航空工业,如何实现科技创新,促进军民融合技术的发展。中国网的记者就此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吴光辉。
吴光辉:我国航空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首先,我们满足了国防的需要,各种类型的飞机在保卫着祖国的边疆、祖国的安全,应该还是达到了世界的水平。在航空工业取得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从测绘仿制,到自己独立的研发,走过了一个很长的过程。到现在,我们自己的航空工业完全具备独立自主的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各种类型的飞机。这是从军用飞机方面来说。
那么在民用飞机里面,我们有运7、运8,也做过运10,到后期又有新舟60、新舟600,现在正在发展的涡浆新舟700。喷气式飞机我们最大的成就,除了我们早期研制出了运10,技术上实现成功以外,我们的ARJ21也已经投入到航线使用,我们现在也正在抓紧研制C919的飞机。所以应该说,航空工业从无到有,经过我们国家的支持、全国人民的支持、航空工业人的努力,我们取得了很好的成就。
中国网:如何更好地实现航空工业的科技创新?
吴光辉:航空工业,首先是一个高技术的产业。所以我们每走一步,每一个新的机型实际上是大量的技术创新。如果没有技术创新,没有自己对技术的吃透和发展,可以说我们航空工业就一事无成。解放初期,我们基本上是引进和仿制,那时候技术创新应该说不是特别地强。那么现在我们是完全自主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所以说航空工业在飞机、在发动机、在系统设备,甚至材料、标准件,应该说走得都是自主创新之路,都是很多的创新才能支持我们整个航空工业技术的发展。
当然我们也不排除引进一些国外先进的技术,我们利用全球的资源,发展自己的航空工业,这也是世界上航空工业的通常做法。
中国网:在促进军民融合,技术发展上您有哪些建议?
吴光辉:从飞机的实践来讲,应该说军用和民用有很大的区别。因为民用飞机以载客为主,军用飞机是以执行作战任务为主。那么载客为主就涉及到一个市场化的问题,旅客的舒适性、安全性,就是以人为核心。所以我们在民用飞机的设计上就强调了安全性、经济性,可以说它的灾难性的等级达到了10的负6次方,关键性的部件,我们达到了10的负9次方,也就是说每飞行10亿小时,我们才允许出现一次灾难性的故障,这是核心设备。那么普通的飞机,普通的设备引起灾难性的故障发生是10的负6次方,就是说我们每飞行100万小时,才只能允许一次灾难性故障的出现。我讲的灾难性故障,并不一定等于就是灾难,所以航空安全标准是非常高的。加上我们在执行标准上,在管理规则上,是按照国际惯用的适航管理。尤其是中国民航和国际先进的民航条例是一致、同步的,大量的适航条例,我们必须得把这个严格地执行。所以它有一个第三方的审核,就是中国民航,或者像美国是联邦航空,欧洲是EASA适航当局,对你设计的飞机,研制、制造、使用的整个过程有一个监管,就是说有第三方代表公众利益对民航科技进行监管。
那么在军机方面,如果说甲乙方的话,甲方的作用就更突出一些。军用和民用飞机在研制的技术上面,应该说是有一些通用,产品上可以借鉴,有些装备制造、设备,甚至有一些材料部件它是可以借用一些。但是总体上来说,它是两个体系。
中国网:所以说有一定的不同,但是还有一定的可以借鉴的地方存在。
吴光辉:对。从航空来讲,技术上是相通的,比如说材料,一些原材料、标准件,甚至一些部件,它是可以互相通用,或者是借用。但是有一些它是不同的,比如说民用客机有大的舱,另外它的速度范围、性能和军机又不一样。
中国网:民用客机是批量生产的。
吴光辉:对,民用飞机当然是批量生产,最多的生产了好几千架。一般来讲,军用飞机也算批量生产,但是它的个性化不是那么严。民用飞机有大量的航空公司的选装设备,因为它每个公司,尤其是在客舱里面,它的选装布局是不一样的,各个航空公司有各个航空公司自己的特点。总体上说,技术上相通,产品上是有一定的相联系,但是是属于两类产品。
中国网:您之前也建议过国家层面鼓励一些企业去做一些高精尖的、市场份额较小、利润也没有那么大的小的元器件。那么目前小元器件国内的生产水平、工艺水平的现状是怎样的?又存在怎样的问题,如何解决?
吴光辉:这些小的零部件,甚至一些小的标准件,因为它的利润很低,限制了一些小的、核心的零部件、核心材料的生产。它用量很少,一次订单的最小起订量可能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用不完。现在我们急需这种小型的、用量少的,但是又是高精尖的这些原材料,这些小的设备,甚至一些专有的技术,我们希望能够开展一些研究。这样的话,利用全社会的力量,利用国家的力量,把这些小精尖,而又不可能完全按照市场化运作的这些核心材料,把它研制出来,或者说一些在其他产品上有利润的这些企业,能够把这个产品做全,让它在这方面贡献一部分力量。来把航空的整个供应链,整个技术体系把它全部建全、建好。
中国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写入了“工匠精神”一词。那么结合您自身一些工作的经历和感受,您怎么理解工匠精神一词?
吴光辉:我认为和其他的工业领域一样,我们不仅仅需要设计师、工程师,我们还需要大量的工匠,或者说我们以前叫工人。我们需要这种有技术,有特殊才能的这种工人,我们把他称之为工匠。在飞机制造里面同样少不了工匠,因为他们在制造领域有独特的手艺,能够把我们很多飞机做得很完美。因为你设计得再好,你没有一个好的制作环境,没有一个好的人把它做出来,你的设计等于零。所以我们对弘扬工匠精神以后要重视,要给这些工匠以适当的待遇。实际上我们有些单位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体制上的问题,因为工匠属于工人系列,有的单位在养老保险等方面,都有一些我认为不能够适应现在发展的规定。或者说对这些工匠,这些有突出贡献的工人师傅们的奖励不够。我觉得我们这方面还应该建设。
中国网:您如何评价我们目前我国航空工业的现状,如何实现航空工业的科技创新,我们应该从哪些点发力?
吴光辉:我希望国家能够继续支持我们航空工业。因为航空工业仍然还是一个幼稚工业。我们现在只是说刚刚开始成长,远远还没有达到成功。所以在“十三五”,希望我们在科技专项,在整个国家的产业布局里面,能够继续支持航空工业。同时对民航的发展,我们通用航空工业的发展也不能忽视。因为通用航空是可以为民航,为军航,提供大量的后备队,包括飞行员、机场、机务、场务、飞机指挥这些,它是个很大的后备军。所以航空工业要发展,也少不了通航这一部分。
所以我想在“十三五”,除了我们大飞机、军用飞机这些的发展以外,希望国家在通用航空工业上面要有更大的发展。一个是支持更多的中小型飞机的研发;第二个就是要能够修更多的机场;第三个就是希望开辟更多的空域,让这些小型飞机能够自由地飞;第四个是我们在航路的申请上面,给这些小飞机有一些通道,这样我们能够有更多的飞机飞得起来;第五个,希望加快通航飞行员的培养,要鼓励我们有条件的地方去发展通航。因为它不仅仅是满足一部分小型运输的需要,包括我们的物流,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对制造,甚至整个大的、完整的产业链都有意义,是对航空工业的一个最大的支持。因为航空工业做出来是给用户的,用户一个是民航,一个是军队。在世界上机种最多、人数最多、机场最多的就是通用航空,而恰恰我们在这一部分发展不够,所以我们“十三五”要更多地再发展通航。
中国网:对于航空工业的高精尖的人才的培养,您有哪些建议?
吴光辉:改革开放以后,恢复高考以来,现在这一批航空工业的骨干应该说经过几十年的锻炼、成长,能够适应我们航空工业的需要。当然我们还要培养更多的高精尖人才,包括我们能够吸引国外的一些人才,能够回国服务。
中国网:把他们引进来。
吴光辉:当然我们也可以派更多的人到国外去学习,学习之后回国来为我们航空工业多做贡献。总的来说,在人才培养方面,从我们已有的航空工业的院校,到我们整个科研院所,到制造部门、使用部门,应该说我们培养了一大批高精尖的人才,甚至在国际上很有影响的一些人才,但是离我们的需求还有差距。所以在“十三五”期间我希望加大对航空高技术的人才的培养。
中国网:谢谢。
(记者:佟静 摄像:刘哲 后期:周姗姗 责编:宋若冰)
本栏目所有内容,包括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中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单位、网站或个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栏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中国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单位、网站或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网",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