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看點

探訪北京大運河博物館—— 水波淼淼 文脈悠悠(2)

2024-03-19 09:53:28

北京大運河博物館總建築麵積約9.97萬平方米,由共享大廳、展陳大樓(主樓)和休閑水街組成。

“博物館設計理念源於古運河圖景中的船、帆、水3個元素。”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重大項目總監陳宏達介紹,主樓屋頂形似巨帆,高高揚起。共享大廳屋頂狀如船隻,堅實厚重。兩座建築之間有一條長約270米、寬約20米的休閑水街,水街兩側的街巷路口、篷架、門樓等造型與水係相結合,形成一處類似運河駁岸碼頭的場景。當觀眾穿行時,可通過水街兩側的玻璃幕牆看到博物館內部,不入館也能感受博物館的魅力。水街在夜間也對公眾開放,形成“永不落幕的展覽”。

除了別具一格的外觀,北京大運河博物館的抗震設計也可圈可點。博物館主樓周邊設置了長達620米的隔震溝,地下一層下方設置了1.8萬平方米的隔震層,是國內已建成的隔震博物館中隔震區域投影麵積最大的。“隔震層內共有242個隔震支座,將整座博物館托舉起來,阻斷了地震波的傳播路徑,確保藏品、人員、場館的安全。”首都博物館展覽部策展人趙雅卓說,“隔震層、隔震溝對文物庫房的防水、防潮也有很大幫助。”

依托博物館抗震設施打造的“防震科普展”讓人耳目一新。走進展廳,透過地麵和牆麵預留的幾扇玻璃“窗口”望去,博物館仿佛被“掀”開一角,樓體下方的隔震支座和牆體之間的隔震溝一覽無餘。

一塊球形屏幕,直觀展示地球內部圈層和地震帶的知識;戴上VR眼鏡,感受地震來襲時建築的搖晃位移;用積木搭一座房子,體驗不同構造建築的抗震性能……展覽融知識與趣味於一體,吸引了許多觀眾尤其是青少年參觀體驗。

講述河與城的故事

人們常說“大運河漂來的北京城”,形象地表現了北京城與大運河密不可分的關係。千百年來,大運河對北京的經濟發展和文化交融起到了重要促進作用,推動北京從北疆重鎮發展為國家都城。

上一頁2/5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