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互联网时代,眼见真的为实吗?你以为和你见面交易取钱的是投资合伙人,其实他只是临时雇用的跑腿。
据了解,近年来,公安部聚焦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持续组织开展“云剑”“断卡”“断流”“拔钉”和打击缅北涉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等一系列打击行动,打击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然而,诈骗分子一方面想方设法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另一方面不断翻新诈骗方式和手法,犯罪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线上交易 线下交钱
轻信当面交易结果损失惨重
近日,乐清的陶女士在网上认识一个人,教她在指定网站用虚拟币投资各种理财产品。对方告知陶女士,网站不需要转账,并介绍一个卖币“工作人员”给她。和其他交易平台不同,卖币人现场交易并上门拿钱,陶女士以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比较可靠,确认虚拟币到账之后放心将钱交给对方,同样的操作,在小区门口进行了数次。直到最近,她跟朋友聊天时,才发现虚拟币是假的,损失惨重。
民警介绍,在该套路中,诈骗分子往往通过网络社交平台搜索被害人并添加好友,冒充“高富帅”“军人”“投资专家”等身份与被害人建立关系,以有“特殊资源”“平台有漏洞”可获得高额回报等理由,鼓动受害人参与投资。充值方式改为购买虚拟币,但又称有关部门对虚拟币管控严格,线上转账容易被冻结银行卡,改为线下安排专人到其家中或指定地点取现金。
相似的套路也发生在王先生身上。王先生长年经营金店,近日有人加他好友想买4根50克的金条,但因本人没时间过来拿,要安排朋友过去代取货。王先生看到生意上门,没有多想,就把账号提供给对方,让对方先转钱再拿货。钱很快到账,王先生按约定将黄金交给了过来取货的人。万万没想到,一天后,王先生的收款账号被冻结。经了解,打到王先生账户上购买金条的钱竟然全部来自外省电信网络诈骗受害人的转账。
民警介绍,该套路中诈骗分子选择购买方便变现的商品(如黄金、烟酒、现金鲜花礼盒或蛋糕等),让商户提供银行卡号,线上转账后,安排跑腿上门取货。商户收到的“货款”实际上是电诈案件的“赃款”。就这样,商户经营者无意中成为诈骗分子洗钱的工具,又面临着退还赃款的局面,导致商户遭受重大损失。
民警提醒,线上转账要警惕,上门现金交易也要警惕。在大众观念中,电信网络诈骗大多在线上进行,不会胆大到线下交易,因此骗子反其道而行之,更加具有迷惑性。市民在与网友或熟人交流时,如涉及投资交易,务必通过正规渠道核实平台真实性,切勿盲目取现交易,莫因一时小利,成为诈骗分子洗钱的工具。若发现银行账户出现异常情况,应第一时间到银行卡开卡行查明原因,如被警方依法处置,请积极收集交易资料,配合警方调查。
集群打击 跨省协作
为全国打击电诈“一盘棋”提供温州模板
温州市反诈中心不断创新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战术,如“人员流技战法”和“省域合作打击模式”,实现从零星打击到集群打击再到跨省协作的迭代升级,为全国打击电诈“一盘棋”提供温州模板。
近三年来,温州公安共抓获各类电诈犯罪嫌疑人1.8万余人,破获案件7600起,追缴返还群众被骗资金3.8亿余元。多次国内外包机将犯罪嫌疑人从境内外押回温州侦办案件,并公开悬赏通缉缅北电诈重要头目,有力打击和震慑了境外赌诈犯罪集团,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热议好评。
在预警劝阻工作方面,温州公安每天通过96110拨打预警电话1.2万人次,上门劝阻3500余人,每年止付达365万余元,第一时间对疑似正在被骗的群众开展电话回访和上门见面劝阻,确保实现对电信网络诈骗精准预警、精确阻断。
此外,温州市反诈中心与金融机构建立了快速查询、止付和冻结机制,针对现发的案件,通过接警止付机制,30秒内将涉案账户上报,1分钟完成银行查询,5分钟查明资金流向,并立即开展资金冻结工作,全力与诈骗分子抢夺时间、保护群众利益。近三年来,累计预警回访1168万人次,成功劝阻拦截14481起案件,避免群众损失6.37亿余元。
来源: 温州日报 | 撰稿:记者 杜一川 | 责编:金雨馨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057187567897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