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中考已然收官,绝大多数中考生将在暑假后奔赴各个高中继续逐梦。但也有少数杭州的中考生决定通过中复的方式,为自己梦想中的高中再战一次。
中复班,如今看来是一条鲜为人知的升学赛道。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不少学生为了考上中专,一度让中复班成为热潮。这些年,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政策的变化,中复班越来越淡出人们的视野。
近日,记者从杭州的中复班、各个初中了解到,今年选择中复的学生比去年有明显增加。其中有何原因?究竟什么样的学生才适合复读?
杭州中复人数增长明显
29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杭州上城区马市街的春晖中复时,校长项军强还忙着在微信上接待咨询中复的家长。
“今年杭州报名中复班的学生人数有明显增加,从近两年的五百人左右,增加到了800人左右。报名春晖中复班的人也比去年几乎翻了一番,达到120人左右。”项军强说,自己已在杭州办了15年中复班,据他观察今年的中复人数已成为该中复班创办至今的次高峰。中复最高峰出现2020年,部分考生因为疫情影响,中考没有发挥好,选择了中复。以春晖中复班为例,当年的招生人数达150多人。
项军强还有个新发现:由于今年是全省首次统一命题中考,杭州的中复班还有不少来自宁波、温州等省内其他地市的中考生家长前来咨询。“在杭州主城区,杭州中复生可以以‘个别生’身份再次参加中考。但其他地市政策会略有不同,例如金华、衢州就对中复生第二次中考的志愿填报有所限制。所以来咨询的外地家长很多,但绝大多数还处于观望状态。估计明年杭州的中复班里会出现更多外地中复生。”
“和往年相比,选择中复的学生确实增加了。”杭州一位初中校长告诉记者,前些年,该校毕业生选择中复的很少,一个年级大约只有一两个,今年有五六个学生有复读意向。
滑档或发挥不佳成复读主因
项军强对今年报名中复的学生中考数据进行了分析。他发现,往年来复读的学生中,中考分比优高线高20分左右的,已算是高分复读生,大部分学生的中考分要比优高线低30分左右。而今年,有好几位超优高线快40分,已被不错的优高录取的学生,也选择了复读。而比优高线低一二十分的学生,成为复读主力。
“一方面说明,一些理科相对较强的学生因为没能跟同学拉开差距或社会学科发挥失常,而没能被心仪高中录取,最终选择复读。另一方面,今年志愿填报滑档的学生也比往年要多。”项军强说。
采访中,也有好几位选择让孩子中考复读的家长观点和项军强相似。“儿子的理科是强项,但今年的理科试卷比较简单,倒是社会学科分值提高,我们没有考好,只有70多分,总分也只有580多分,比平时少了20多分。”孩子就读于杭州某公办初中的苏女士说,征求了孩子的意见后,全家决定明年再试一次。
“当时都说全省统一命题难度会下降,在模拟填报志愿时老师们也以鼓励为主。这给了我们一些错觉,填报志愿时过于自信。”一位初三家长复盘了孩子填报志愿的过程,按照孩子的正常水平保底应该填优高的尾部,但他们只填了优高的前几所,加上孩子没发挥好,就滑档了。
一位杭州校长则告诉记者,除了分数,录取方式的变化也有一定的影响。原先成绩好的一批学生,要么通过分配生的途径,要么通过裸考的方式,大多能进入了相对理想的高中学校。“原先的分配生看的是平时成绩,现在看的是中考成绩,更加考验学生的心理素质。有些考砸又不甘心的学生就会选择复读。”
中复仅适合部分学生
虽然今年中复比往年火热不少,但事实上,复读并不适合许多想复读的学生和家长。
“在我看来,只有三类学生适合中复。一类是填报志愿失误;第二类是平时学习能力不错,但因为打游戏等原因,耽误了学习时间没考好的;第三类是因为身体原因,中考发挥不佳的。”项军强说,对于当年已经能考上重点高中的学生,他都会劝他们,中复风险太大,不如先去读高中,通过高中三年努力也能高考考出好成绩。
现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的杭州男生小文,在五年前选择了中复。“中复时,自己的内心难免会焦虑,毕竟同学们都去读高一了。当成绩有起伏时,无助感和失落感也会严重影响情绪。”小文说,自己通过调整心态,把中复当作“重高预科班”来读,最后取得了非常理想的中考成绩。但在他看来,内心不甘,心中有梦的学生才比较适合中复。如果日常就是顺水推舟型的学生,复读也很难改变最终结果。
“中考成绩公布第二天,我就接到一位妈妈的电话,对方说孩子发挥失常考了603分,想咨询中复,电话里都快哭出来了。”杭州一位校长回忆,因为平时和这位妈妈接触比较多,也知道她平时比较强势,孩子很有压力。“我们还是建议她慎重,首先要考虑孩子自己的承受能力和想法。中复后孩子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采访中,不少初中校长提到,影响孩子未来发展的并不仅仅是考试成绩,还有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化。举个例子,前些年中本一体化刚出来时,大部分家长都很犹豫,但近几年分数一年比一年高。“每个孩子的成长路径都不一样。高中上什么学校只是人生路上的一小步,并不能决定孩子的一生。”杭州市钱江外国语实验学校校长赵骎说,在中复升温的当下,家长更需要做好全面的思考和判断。
来源: 潮新闻 | 撰稿:记者 纪驭亚 姜晓蓉2 | 责编:金雨馨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057187567897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