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针对孩子的集卡游戏骗局
和80后、90后集球星卡、英雄卡一样,现在中小学生也流行“集卡”,他们最喜欢的卡牌人物是著名动画IP“奥特曼”和“小马宝莉”。
最近,警方发出预警,有人针对孩子对卡片的喜爱,利用集卡游戏诈骗,孩子用家长的手机购买卡片时,密码被骗子花言巧语骗去,损失惨重。
集卡游戏在中小学生中很火
一家便利店店员说,自家便利店入口处柜台上摆放了20多种卡牌,都是铝箔包装袋,有奥特曼、小马宝莉、叶罗丽、蛋仔等,都是时下流行的动画片和游戏里的IP。
其中“小马宝莉”卡牌有趣影、辉月、彩虹等多种版本,彩虹5元/包,趣影2元/包,辉月10元/包,每包里面有5-6张卡。整盒的话,各版数量不一样,价格在60-180元不等。其他IP的卡牌也一样有各种包装,对应有不同的价格。
“有的孩子买了现场就拆了,一些不好的卡片就不要了。”店员说,没放假前,每天平均可以卖五六十包不同类型卡片(暑期因旅游高峰略有减少),“一次买五六包的也很多”。
除了便利店外,文具店、超市、大商场里都有售卖,有的店铺有专门货架或柜台,陈列着五六十种动画IP卡牌,琳琅满目,有的店家分零包卖,大商场只能买整盒。
小女生们喜欢“小马宝莉”,是因为《小马宝莉》动画片里讲的是小马之间的友谊和共同守护小马国的故事,几个小马主角是女性,形象可爱又各有魔法,是小女生喜欢的类型。男生多喜欢“奥特曼”,则是被英雄+宇宙的故事吸引。
集卡游戏容易上瘾
要集全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钱和精力
采访中,家长说,孩子跟自己提出买卡,他们都会同意,有时是逛街,有时是小孩子刷视频看到,家长花二三百元给孩子买上一两整盒,有的家长以此作为对孩子表现好的奖励。“平时学习也很辛苦,只要不沉迷,她要买就给她买了。”一位妈妈说。
有的孩子用自己零花钱、压岁钱买,小李爸爸说,女儿花了上千元。“她说,身边的同学都玩,她买的话会告诉我们,只要不影响学习,就让她放松下。” 小李爸爸说,他以前也集过三国牌,所以能理解女儿。
记者买了小马宝莉辉月版五代体验。在外包装袋背面,注有出现比例,两类单包分别是13∶18,5∶18,后一种包装更能体现“运气”。
记者拆卡结果:SSR、SR、HR各1张,R3张,体验下来,感觉有点像“刮刮乐”彩票一样,让人有期待感。
采访中发现,各种类型的卡包内,有一些卡片是固定包含的,而另一些卡片则是以随机的形式出现,有着“盲盒”特点,激发人复购和收集兴趣。另外,各类卡牌等级、稀有度越来越细分,要集全,非常不容易,需要投入大量钱与精力。
短视频平台还有拆卡直播间
不少孩子用父母的手机在买
这股卡牌风也吹到了大人身边。社交平台上,有不少网友晒自己拆卡情况,有博主说自己下了70多单、花了5000多元买卡,收获2张SC、40张SGR、一堆普卡等,“居然这么多,真是上头啊”。一个20多岁的北京男孩说自己一年花20万收藏卡牌和手办。
记者在闲鱼搜“小马宝莉”,挂出闲置的有1000多条信息,一张SC碧琪单卡卖到1600多元。
现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还有拆卡直播间,人气最旺的直播间在线观看人数上万人,其中有不少未成年人用家长的手机观看。
虽然部分直播间表明禁止未成年人下单,但大多数孩子以父母账号进行购买,该类警示并不能起到作用。
前不久,西安10岁女孩偷偷用爷爷奶奶的手机花了8000多元买卡牌,其中3000多元就是在直播间买的,5000多元是在便利店消费的。
小心卡牌骗局
杭州有孩子被骗14万元
上海、南京多地警方发布暑期防骗提醒,骗局之一就是骗子利用卡牌热,以“免费赠送卡片”“低价出售卡片”等噱头为诱饵实施诈骗。
杭州也有孩子被骗。
今年6月底,三墩15岁初中生然然(化名)在短视频平台看到一条信息:高考结束后退出圈子,每位留下的人将免费获得3张小马宝莉卡片。
然然立刻私信对方说自己想得到赠卡。3小时后,等来对方回复,对方发来一张二维码图片。然然扫码,是一个名为“李发莲@美妆达人”的企业微信账号。
“美妆达人”问了然然的个人信息与住址,称要支付30元邮费以寄送卡片,发来收款码。
随后“美妆达人”又称因系统检测到然然是未成年人,导致其公司账号被冻结,要通过另一个企业微信账号进行解冻操作。然然照做,再次添加,对方强调一定要用家长的手机才可以操作“解冻”。
当晚9点30分,然然谎称要查学习资料跟妈妈要来手机。拿到手机后,她一步步按照对方指示操作,对方让然然删除聊天记录后拉黑了然然。这时,然然妈妈发现自己两个银行账户发生多次不明转账。
三墩派出所接到反诈预警,民警张庆华赶紧上门并采取劝阻及资金止付措施,对然然妈妈账户中的102万元实施了保护性冻结。
因为然然不经意透露了妈妈银行账号及验证码等信息,短短两小时内,被骗子转账50次、金额达14.3万元。
骗子利用卡牌热装作买家,还进行网络游戏虚假交易诈骗。
富阳的小金同学用爸爸手机刷短视频刷到一条信息,有人在评论区留言想收“小马宝莉”卡牌。
小金联系对方,把卡牌照片和价格发了过去。对方表示很感兴趣,建议小金把卡牌挂到闲鱼方便两人交易。
小金放到网上后,等了会,没看到有人下单,就问对方。对方却说自己早已下单成功了,还说是二手平台出现系统错误。对方发来一个链接,让小金下载“萤石易联”App,说晚上参加视频会议,客服会帮忙解决。
晚上,“客服”要求小金打开屏幕共享,让小金更改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密码,通过购买京东点卡、扫描收款码等方式支付了一万多元。“客服”称如果不这么操作,之前交易的50元就无法到账,而且支付的钱款48小时内会原路退回。“客服”还让小金随时把聊天记录和转账记录删除。后来,妈妈回到家,看到小金还在玩手机,一检查发现被骗,赶紧报警。
“免费送卡牌”骗局
本质上是冒充公检法诈骗孩子版
除免费送卡牌,免费送游戏皮肤也成了骗子骗孩子的噱头。其实这些都是骗子的引流手段。这类骗局本质上属于冒充公检法诈骗孩子版,主要有三步:
广告引流
犯罪分子从青少年感兴趣的动漫周边、游戏、明星等方面发布引流广告,以“免费赠送卡片或领取游戏皮肤”“低价出售卡片”“包含明星社交账号的视频”等噱头为诱饵,诱导青少年添加社交账号。
获取信息
以交易、邮寄、填写登记资料为由获取真实姓名、年龄、地址等个人信息,以筛选未成年人为作案目标。
实施诈骗
冒充工作人员、律师,甚至公检法人员,以“违规操作致账号冻结,需及时解绑”“需配合警方调查排除犯罪嫌疑,否则会面临刑事处罚”“侵犯明星个人隐私,会被追究法律责任”等话术恐吓,利用未成年人畏惧心理,欺骗或胁迫未成年人以视频通话、屏幕共享等方式,远程操控孩子操作家长手机,配合转账、消费。
提醒家长 关闭免密支付,不要告诉孩子支付密码
这些案例中,骗子诱导孩子转账用的是家长手机,很多家长在微信、支付宝、手机网银等软件上没有严格的支付安全措施。
建议平时关闭微信、支付宝等平台的“免密支付”功能,不要告知孩子自己的支付密码。如果孩子来找你拿手机,要多问一句,如果孩子拿着手机对着你,要小心孩子被骗子诱导找你刷脸支付。
来源: 都市快报 | 撰稿:记者 杨丽 | 责编:金雨馨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057187567897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