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周末,杭州有一群平均年龄70多岁的“教授级”写生爱好者带着画板和画笔走进浙江美术馆,为来往游客免费画肖像画。
最近,这个“老年写生团”火上了热搜,慕名而来的“粉丝”越来越多,他们专注和热爱的样子也感染到了大家。有网友感叹:“永远青春,真好!”
衰老不会遗漏任何人,如何在老去的漫长时光里找寻快乐,这支老年写生团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始料未及,老年写生团火了
“这个爷爷给我画很好看,我想回去放在我的书桌上。”
7月28日上午,潮新闻记者走进浙江美术馆时,一名女孩正拿着一幅刚刚画好的素描画像,让妈妈用手机为她拍照。
记者 金檬 摄
“之前就在网上看到过这个老年写生团,今天带孩子来看展,没想到偶遇到了。”陈女士忍不住感叹,美术馆里,这么多老教授聚在一起画画,这氛围太好了。
在人来人往的浙江美术馆一隅,聚拢着一大群游客,人群中五六位头发已花白的画手正给几位小朋友画着肖像。
今年74岁的潘孝忠是这支写生团的发起人,美术科班出身的他,退休前是浙江科技出版社的美编主任。2013年,他开始组织身边十几名画画爱好者一起写生,这一画就是十几年。
“最近明显感觉到人多了,昨天下午这里就围满了人。”潘孝忠指着美术馆的一处休息区说,他们火上热搜后,很多游客慕名而来,这让他有些始料未及,但也打心底感到开心。
IMG_0769.JPG
老年写生团吸引了一大群“观众”。记者 金檬 摄
“昨天饭都没来得及吃,早上带过来的饭,晚上又带回去了。”潘孝忠笑着说,一旦专注于画画,就很容易忘记时间,忘了吃饭也是常事。
有人自发加入,写生团正在不断壮大
“基本都是一张接着一张地画,刚画好一张,下一位模特就已经坐下。”78岁的王幼文也是老年写生团的一员,他昨天一共画了9张,“好多都是在网上看到我们,特意过来偶遇的。最近还多了不少画画的新面孔,大家都因为爱好来到这里。”
观众中,有的想留下一张肖像画,有的还自发加入他们的写生队伍,这里面既有专业画手、准备艺考的高中生,也有在杭州打拼但有着绘画梦想的普通人。
老唐正在写生。记者 金檬 摄
“大概半个月前,我在美术馆看展,无意中看到了这群写生的老人家,就很想加入他们。”50多岁的老唐来自河南,现在杭州做水电工,平时很喜欢画画。
这是老唐第二次过来写生,他觉得在这里画画心里没什么压力,氛围很轻松,一边画一边还可以和这些老师交流学习,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平时工作比较单调,有了画画这个爱好,也是生活中的一个乐趣。”
他们用“众乐乐”打开另一种老年生活
每画完一张画,吴兆立都会和“模特”合影留念,并把画送给他们。
90岁的“老老吴”。记者 金檬摄
吴兆立今年90岁,是写生团里年纪最长的一位,团友都喊他“老老吴”。
“别人说我的画是‘炒青菜’,便宜,下锅快。”他笑着说,他的画比较粗线条,但胜在速度快,不到五分钟就可以画完一张,而且可以一张接着一张画,最多的一天,他画了70多张,相当高产。
吴兆立以前是浙大化工系教授,80岁在老年大学才学的画画。“有了画画的爱好后,老年生活很充实,艺术上也有进步。”他说,其实给大家画画也是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服务,给大家送去一份快乐。
快乐,是这支老年写生团如今的宗旨。
潘孝忠告诉记者,当初创立写生团是想通过大家互相探讨学习获得提高,但十几年下来,这个小团队已经发展到260余人的大队伍,如今这里不仅有专业的美术老师和从业人员,还有很多其他各行各业的老年人,大家都因为爱好画画聚在了一起。
“我觉得现在快乐是第一,提高才是第二。”他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比起一个人在家里画画,吸引越来越多爱好画画的老年人一起加入,有的甚至是从零基础学起,大家互相探讨学习,在提高中更能获得开心。
潘孝忠正在画画。记者 金檬 摄
“大家能喜欢我们的画,这种被认可的感觉很好的,我们很开心。”潘孝忠说,画画也好,跳舞也好,有一件热爱的事物,这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静静地画画,大家互相切磋切磋,还能给社会带来一点贡献,这样的老年生活蛮有意义的。”
另一名团友王幼文,原是浙大理工科教授,属于“跨界”爱好者。他说,画画是从小的爱好,但读书工作忙起来后,就很少画了,直到退休后,又重新捡起了这个爱好。这一年,他已经画了几百张肖像画了。
王幼文正在画画。记者 金檬 摄
“刚才有个小朋友在我身后说,素描也能画得这么好看,我也要好好学画画。”他觉得,尤其对于小朋友和年轻人来说,一幅画就像一颗种子,如果能够激起大家对美术的爱好,就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王幼文说,在家里数着日子过,时间总会显得很漫长,有一件热爱并能一直坚持下去,其实很幸福:“画画已经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了,我会一直画下去。”
来源:潮新闻 | 撰稿:金檬 | 责编:汪杰菲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