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对浙江来说,共同富裕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浙江要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
共同富裕,既是浙江的长远目标,也是当下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眼下,浙江正聚焦缩小“三大差距”,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特色产业,全力拓宽居民增收渠道,在共同富裕的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
全国两会期间,浙江的代表委员们建言献策,稳就业、促增收、优服务,万语千言汇成一句话:要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
在高质量发展中做大“蛋糕”
刚过去的春节,不少代表委员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假期出游热、消费旺、年味浓。
普陀山,带给大家的感受如出一辙。品牌连锁酒店一房难求,沈家门夜排档来不及翻台……据舟山市文广旅体局数据,春节期间,舟山累计接待游客约209.2万人次,同比增加47.3%;累计接待旅游团队2866个,团队游客35124人,同比分别增加87.7%和134.9%。
用好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不断做大海岛文旅“蛋糕”,这是全国人大代表、舟山市普陀山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谢丽的感受。偏远海岛靠海吃海,大力发展海岛文旅,推动海洋特色富民产业,照样能打造地方经济的增长极。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这让我印象深刻。”谢丽代表表示,这些提法为她打开思路,让她对今年“文旅融合”“体旅融合”信心倍增,进一步坚定了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不光是海岛,推动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也是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必然要求。
浙南山区的景宁,今年格外提气。眼下,景宁民族创业园里,年产20万套精密机械装备制造项目正抓紧施工,这是近年来景宁县域内单体最大的制造业项目;景宁抽水蓄能电站下库导流泄放洞,顺利实现全线贯通……
产业是景宁发展的底气。要想做大经济发展的“蛋糕”,就必须通过大项目形成地方特色产业,扬己之长,乘势而上。
景宁特色产业平台指挥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总投资约21.1亿元的景宁特色产业平台一期项目推进,平台今后将有效破解当地工业发展瓶颈,不光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动能,也能极大推动解决本地就业问题。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重点、难点、关键点在山区县。放眼全省,2023年,山区县的GDP县县破百亿元,26个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全部超6亿元。山区县在产业的持续赋能下,正快步跟上全省发展节奏,行进在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
在区域平衡中缩小差距
实现共同富裕,一个关键词是“均衡”。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主攻方向,聚焦的是群众感受最强烈的“三大差距”——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
从宏观视野看,“三大差距”是发展的“硬”问题,不过放大颗粒度会发现,其中还有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软”配套。
记者听到来自教育界的委员们的心声。在他们看来,不管是地区差距还是城乡差距,造成差距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教育资源差距。
在共同富裕视野下,优质教育资源是不稀缺的,复杂的是如何让优质资源覆盖到更大的群体。数字化手段,或许是破解之道。讨论中,委员们提到,正如借助数字化手段,小地方的百姓能问诊大城市的专家,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乡村的孩子也能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
“县域是教育公平的主战场。”委员们建议,缩小区域教育差距,可以鼓励名师积极到县域发光发热。他们还认为,宏观调控政策仍有很大空间,比如通过财政倾斜,对基层一线的教育岗位给出更多优惠待遇。
在区域平衡中,有人关注教育公平,也有人聚焦乡愁记忆。“乡村振兴要和新型城镇化结合在一起,这将极大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王澍,是中国获得全球建筑领域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建筑奖的第一位建筑师,他认为在城乡相关配套上,农村仍存在短板。
“共同富裕不光是增加农民收入,更要为完善乡村公共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留出空间。”王澍委员说,乡村振兴不仅仅是“三农”问题,要让乡村享受到和城市一样的公共设施和服务,实现城乡人才的双向流动。
就在全国两会前夕,王澍委员还在杭州市富阳区的文村忙活,这里夯土墙、抹泥墙、杭灰石墙的外立面,凝聚着这座村庄的记忆,也是他倾心打造的农居试点。用他的话说就是,让农村“不造高楼大厦,也能现代化”。
在乡村振兴中加快增收
收入水平,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指标。其中,农民增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环节。
2023年,浙江农民收入再创新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0311元,连续39年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从数据指标看,浙江农民“钱袋子”增长,最关键的拉动力是人均经营性收入。
提及此,全国人大代表、义乌市后宅街道李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方豪龙兴奋地告诉记者,春节前夕,李祖村村民众筹开办的豌荳花餐厅刚分红,31名村民股东共同分享60万元分红收益。
去年9月20日,是李祖村的“高光时刻”。那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李祖村考察调研,指出李祖村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浙江“千万工程”显著成效的一个缩影,要再接再厉,在推动乡村振兴上取得更大成绩。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方豪龙代表说,如今村里聚集了露营基地、咖啡馆等62个文旅创业项目。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年前的不足5000元,提高到去年的6万元。
乡村振兴,产业不能停。方豪龙代表告诉记者,接下来他们将围绕梨园产业、农创客培训基地等招商引资,不断完善更新产业业态。为突破村庄发展空间小的局限,他们通过党建联建,推动周边5个村庄“农文旅”产业融合、抱团发展。
稳就业,是老百姓增收的关键。在“千万工程”持续迭代中,像李祖村这样的美丽乡村,不断催生出多元新业态,农村电商、农旅融合、民宿经济,一、二、三产的界限不断被打破。为进一步增强农民创业就业增收致富能力,浙江还统筹推进农民短期培训、农民学历教育、农民在职研修,通过提高农民素质、丰富创业技能,持续拓宽农民群体就业创业渠道。
“示范区”,意味着浙江不仅要努力“奔富”,还要努力“带富”,探索形成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实践经验。去年国家发改委印发《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一批典型经验》,总结提炼了共富工坊、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山海协作、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培育壮大产业工人队伍、帮扶残疾人就业增收等10条促进共同富裕的典型经验做法,供各地学习借鉴推广。
从浙江的地方探索到作为经验全国推广,这些鲜活实践,正是浙江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的努力身影。
来源:潮新闻 | 撰稿:郑亚丽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