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的西湖边,“西湖卖花郎”火了——
西湖边,一男一女,一前一后,款步走着。卖花郎身着唐风服饰,挑着扁担,放了一筐含苞待放的荷花,卖花女则一身宋制服饰,摇着蒲扇,背了满箩筐的荷花,只要你愿意分享美好的祝福,他们便会送上一朵荷花。
这份西湖独有的浪漫,一经传播,火速出圈。参与其中的送花郎“一青”,也因为超有感染力的笑容和古装造型,给大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96年出生的一青,本职是一名汉服裁缝,为客户定制汉服。
这半多年来的“出圈”,在一青看来,给自己带来的变化不算大。他还是老样子,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湘湖边的工作室里赶制汉服,“很多单子都来不及做呢,从过年到现在都在赶订单。”
当然,他也承认,认识他的人确实多了,穿国风的衣服走在街上,会有人朝他喊:“他就是西湖的那个……”
不过,这些并没有带来订单量的增加,倒是来咨询的粉丝增加了不少。除此之外,这大半年时间里,他也陆续接到一些国潮国风类的活动邀请,大部分还是要求他以“西湖卖花郎”的形象出席。
从西湖卖花郎的爆火到龙年春晚,国潮在这大半年里热度,一波接着一波,这些都被一清看在眼里,“说到底,还是传统文化火了,被全国人民慢慢接受了。”
对此,一清感触颇深:“现在的大街上,穿着国潮服饰出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还有很多小学生、初中生的家长,都开始愿意给孩子买马面裙、汉服之类的服饰,让他们在正式场合上穿,我自己也经常穿着各个朝代的衣服去参加聚会、婚礼,身边的朋友们都觉得很有意思;还有我的家乡福建,今年也因为传统文化习俗,吸引了很多人去打卡,特别自豪;我自己今年回家,也明显感觉家里人对我做汉服裁缝的工作慢慢接受了,反对的声音少了很多。”
一清说,国潮的热度,或许在不久之后会有所降温,但是他相信,这股热度会慢慢渗透进人们的生活里、年轻人的心里。同时他也在思考,国潮热,“热”的方向要对,应该朝着传统文化的本源走去,而不是盲目的一阵风。
“比如去年突然火起来的新中式服装,很多服装设计为了求快,就是潦草地加入一些元素,还有不少走偏的,像有些马面裙的款式就和真正传统的偏差很大。我一般对不熟悉的年代服饰,都会去花时间到博物馆等地方寻找灵感,收集资料,追溯文化本源,所以我就特别希望,全国各地都要加大传统文化的宣传,给我们这样的手艺人提供学习途径;另外有条件的情况下,对现在的新中式、国风等传统服饰做出一些设计规范和制作标准,让服装设计公司和生产厂家有可参考的依据。”
关于今年全国“两会”,一清发现有不少代表委员提出“和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很是欣慰:“我看到有委员提出,要把如何更好地传统文化带入学校的课堂;也有的提出如何更好地保护传统技艺,培养非遗传承人,这些都让我看到了国潮发展的前景和我们的文化自信。”
一清说,接下来他的计划还是坚持做好汉服,多学习多实践,提升自己制作传统服饰的技艺,让拿到衣服的客户可以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的美。
来源:潮新闻 | 撰稿:余雯雯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