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新三板融资规模达到了1216.17亿元,超过创业板。挂牌同时发行337次,发行44.78亿股,融资217.49亿元。然而,今年以来,新三板市场融资规模呈现逐步下降趋势。截至4月底,挂牌公司融资额为489.21亿元。相反,从挂牌企业数量来看,挂牌企业已从去年6月的2600多家变为如今的7000多家。那么,为何挂牌企业数量增加,融资规模却反而下降呢。
一个市场能否真正健康运行,除了规模、数量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企业的质量和效益。如果企业的质量和效益好,投资者信任度大,市场就会越来越健康,投资者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也会越来越协调,从而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市场,为更多的企业提供服务。
显然,当下的新三板市场,并没有形成这样的良性发展格局。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5月11日,可统计涨跌幅的3465次定增案例中,约1577个定增价格可以盈利,约1469个定增价格处于浮亏状态,其中约341个定增价格浮亏50%以上。如此高比例的亏损,自然会对投资者的信心产生不利影响。
有分析认为,造成投资者对新三板观望态度加重的原因,可能与证监会近一段时间以来对私募基金的监管要求变严有关。客观地讲,不排除这方面因素的影响。但绝对不是主要因素。
新三板在发挥融资功能的同时,如何让投资者有利可图,也是新三板能否顺利运行的关键之一。对资本市场来说,融资和投资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只有融资没有投资,是有木无本,不可能存在。目前新三板市场企业的质量,已经成为投资者有无投资信心的主要阻力。特别是各方预测的企业转板比例可能会比较低,更可能对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产生了不小影响。
从这两年管理层对新三板企业的审批来看,似乎出现了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现象,一年不到的时间就批准了近4500家企业进入新三板,这样的速度显然是不会有利于市场稳定和健康的。特别是一些诸如小贷公司这样的企业也纷纷进入市场,其隐含的风险有多大,管理层可能并不知晓。小贷公司如果不讲效益,就难以满足投资者需要。如果讲效益,就势必会加重融资企业负担。而事实情况是,多数小贷公司都必须依赖资金的体外循环才能维持较高的效益。那么,管理层如何加强对这些企业的监管呢?这样的企业是否已经具备了进入新三板市场的条件呢?
对新三板市场来说,可以不对企业设置歧视性门槛,但是,效益、技术、质量等方面的门槛还是需要的。因为新三板市场的“退市”制度并没有完全建立,一旦垃圾公司多了,对市场的健康相当不利。必须承认,由于对数量的要求偏高,目前新三板市场已经有一定数量的垃圾公司,其对投资者也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心理影响。
据悉,全国股转公司5月18日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分层信息揭示第二轮全网测试的通知》,在第一轮全网测试的基础上,将于21日开展分层信息揭示的第二轮全网测试。问题是从投资者的表现和市场的活跃度来看,各方对分层之后的市场方向和前景似乎并没有明确的乐观指示,更多的还是抱着只看不投的心态。这才是管理层最需要重视和关注的地方。
从总体上讲,新三板已到了一个拐点,或者说到了十字路口。向左向右,向前向后,都需要有一个目标和方向,而不能再由市场自己摸索了。对新三板这个新兴市场来说,还是要以稳健为主,夯实基础,扎牢根基,而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
来源: 北京青年报 | 作者:谭浩俊 | 责编:杨云寒 电子信箱:184042016@qq.com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057187567897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