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数字浙江 新闻详情
建设数字乡村,数字农业挑战有几何?
发布时间 | 2024-03-22 14:34:38    

   近日,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通知》,通过开展第二批试点工作,探索不同区域条件下数字乡村发展路径和方法,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数字乡村建设,给数字农业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我们又该如何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为此,潮新闻记者在北京专访了三位专家: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处长、研究员高鸣,乡村振兴观察员、民建中央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林龙博士,浙江省新时代京浙人才协同发展中心主任王一博士。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数字农业如何发展?

  民建中央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林龙博士,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在他看来,数字乡村建设,将给数字农业带来大变革,大力推动现代设施农业发展。

  “智能农业装备、农业大数据以及农业物联网等数字农业场景,都离不开数字乡村这个大基石。”林龙说。

  他给潮新闻记者展示了农业物联网在数字农业中的一些关键场景。目前通过物联网技术,林龙所领导的科技团队可以实现对农业生产环境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为农业生产提供便捷、高效的管理手段。

  例如,通过安装在农田中的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数据,并将数据传输至云平台进行分析处理;通过手机APP或电脑端软件,农户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农田环境数据和作物生长情况,并远程控制灌溉、通风、加热等设备,确保作物生长环境处于最佳状态。

  林龙认为,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智慧农业是主要方向之一。而智慧农业,则是驱动农业强国建设的核心动能。

  “未来的农业,将不仅仅是用来种植庄稼、养殖家畜,同时也是数据要素的生产者和用户。”林龙解释说。

  基于此,林龙认为智慧农业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同时,还对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与结构优化起着关键作用。未来,它将不再局限于农业生产环节的革新,还将深入到农产品加工、物流、销售乃至消费服务等整个产业链条。

  “例如,智慧农业可通过对市场大数据的分析预判消费需求,指导农产品差异化生产;通过冷链物流智能化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利用电商平台和溯源系统增强消费者信心,推动农产品品牌化建设。”林龙表示。

  数字农业,催生哪些农村新业态和新职业?

  “很显然,随着数字农业发展,必将催生一些农村新业态和新职业。”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处长、研究员高鸣这样告诉潮新闻记者,“比如,农业无人机驾驶员、农业大数据分析师、农业物联网工程师等新职业开始兴起。这些高端就业岗位,将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农业。”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在人才培育、激励和保障等方面多措并举,推动乡村各领域人才队伍取得了明显成效。2023年,我国农村实用人才超2300万人,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800万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达620万家,社会化服务组织超过107万个,服务带动9100多万小农户。乡村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升。

  高鸣还提到北京市于两年前面向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聘的一种新职业:乡村振兴协理员。

  2022年4月,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公告,宣布当年招聘461名高校毕业生担任乡村振兴协理员。“北京市的这一创举,更有利于为数字乡村‘引智’‘引质’。”高鸣说。

  高鸣分析说,实践已经证明,与普通村干部相比,“乡村振兴协理员”具备不少优势:他们不仅文化素质高、接受能力快,而且还懂国家的政策法规。除此之外,他们表达能力强,勇于创新,会将不少新技术、新方法用到实际工作中,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数字农业,我们还缺乏哪些人才?

  高鸣还认为,数字乡村建设,不仅对数字农业带来诸多机遇和挑战,也让我们对乡村各类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

  推动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在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中还面临人才结构失衡、培养渠道单一、引才聚才困难、发展空间不足等问题与挑战。

  高鸣建议,搭乘数字乡村建设东风,更多培养农业农村发展紧缺的专业人才。涉农高校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农业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从专业布局、学科设置、产学研结合等方面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推进农工、农理、农文等学科深度交叉融合,提升涉农学科原始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主体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逐步形成多元渠道的人才培育方式。“此外,未来乡村人才培育应更突出实践导向,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设立实训平台,让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提升技能。”

  高鸣觉得,实际应用中应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观念,通过柔性引才盘活乡村人才“蓄水池”。“各地应加紧制定乡村紧缺人才目录,通过多元途径加快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充分保障其在职业发展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形成良好的政策环境,让各类外来人才能够引进来、沉下去、留得住。”高鸣说。

  浙江省新时代京浙人才协同发展中心主任王一博士补充说:“我国地域广阔,当前农村缺人,更多的是缺乡土人才。”

  “我们需要培养大批生长在农村、懂得农村的乡土人才。他们扎根农村更了解并理解农村,传统农业知识丰富,但专业技能不足等短板也同样明显。如何培养更多高素质能力的乡土人才?如何让更多‘土专家’‘田秀才’转化为乡村发展动力?这样的破冰之旅,一直在路上。”王一表示。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农业提质增效,需要人才;生态农业,需要人才;现代设施农业,需要人才;智慧农业,需要人才……在王一看来,我国农村各类人才总量依然相对不足,乡土人才机制亟待健全。

  “当前在农村,年轻后备力量严重缺乏,尤为短缺的是在农村发展需求最旺盛的生产、科技等方面的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王一表示,“乡村人才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加以改善。”

来源:潮新闻    | 撰稿:沈爱群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