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千年运河畔 三大“文化新地标”闪耀副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2-29 14:52:34 | 来源: 央视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流淌千年的大运河畔,北京城市副中心绿心森林公园的“绿海”之中,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和北京艺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串联围合、巍然耸立。2月22日,央视网记者跟随京津冀三省市委网信办联合组织的“瓣瓣同心心相连”京津冀协同发展10周年采访团走进北京市副中心三大“文化新地标”。

据了解,三大文化建筑已于2023年12月27日正式对外开放。它们是北京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两环、一心”规划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绿心一道成为副中心蓝图中的点睛之笔。

“临山间于树下”让书香“浓”起来 

临近正午,冬日的暖阳透过超大的玻璃幕墙洒进图书馆,倾落在“银杏谷”和“书山”上。置身图书馆内,不禁让人感叹,一步一景皆是美。沿着台阶往“书山”上走,在“山”顶上的平台上俯瞰整个阅览室,144根立柱宛如银杏树干,“银杏叶片”堆叠在天花板上,两座三层高的书山宏大绵延,从各个角度看都是美轮美奂,美不胜收!

“为了保证图书馆的视线和光线最大限度地给读者提供好的阅读环境,图书馆建筑外立面由276块“超级玻璃”包裹,高透明度和开放性可以让充足阳光进入。读者无论凭窗小读片刻,抑或在阶梯起伏的馆内低头遨游书海,都能获得极佳的阅读体验。”北投集团重大项目总监、三大建筑项目部总经理陈宏达自豪表示,作为开创先河的“超大幕墙玻璃”,图书馆南北立面主出入口处的玻璃高16米、宽2.5米、重达11.5吨。这一幕墙系统无论自重还是受力体系均开创国际先例。


北京城市图书馆李珊珊摄

除了颜值高,这座“森林书苑”还极具科技范儿。馆内建有世界最大的单体图书馆阅览室、国内藏量最大的智能化立体书库、国内第一家综合性非遗文献阅览空间、国内面积最大的少儿室外阅读活动空间和元宇宙体验馆……总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藏书能力达800万册,阅览座席约2400个。

机器人数智馆员招手即停,有问必答,自助借阅;15分钟精准定位取书,并由机器人送至指定阅览区;24小时图书馆以视觉识别实现无感借还体验……北京城市图书馆充分挖掘馆藏资源、智慧展示、空间场域的价值,融合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为读者打造“临山间于树下”的美妙阅读体验。

“运河之舟”闪耀让文物“活”起来

站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共享大厅向上看,视线所及之处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造型就如同一艘大船的底部,而通过高大明亮的落地窗向外看,展陈大楼外部幕墙是五个高高扬起的风帆造型,“运河之舟”实至名归。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李珊珊摄

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距今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流经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古代运河。作为以“大运河”命名的博物馆,运河与北京相辅相成的关系,成为其展陈的重要内容。

基本陈列“京华通惠运河永济——北京与大运河历史文化陈列”通过八个部分超过1000件文物、艺术品,以时间为轴,生动还原了大运河发展演变历史,着重展示大运河与北京的密切关系,系统展现运河沿线人文历史价值内涵。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1975年通州城关出土的金代宣威将军石宗璧墓的墓志是关于“通州”地名最早的实物见证。墓志记载石宗璧葬于“通州潞县台头村”,最早明确出现了“通州”一词,是目前最早的实物见证,非常具有历史价值。

自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开馆后,基本陈列等四大类型展陈、四大活动陆续开启,邀请观众在“运河之舟”上览古今同辉。今后,4D影厅、可视化库房等展示空间也将陆续开放,观众还可以走进主题邮局、文创商店、咖啡厅等多元空间,实现“把博物馆带回家”。

亲民艺术殿堂让艺术“热”起来  

“它的建筑外观就像拉开的大幕,曲线弧度非常美,在夜幕下熠熠生辉。”结束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的参观,“瓣瓣同心心相连”京津冀协同发展10周年采访团又走进体量与国家大剧院相当的北京艺术中心参观,感受这座艺术殿堂给人带来的非凡艺术魅力。

“剧院的核心就是声学,外观盖得再漂亮,声学不过关就是失败的。”据北京艺术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这座艺术殿堂的声学效果,经实测达到世界顶级音质水平,荣获了欧特克设计与制造国际大奖。

北京艺术中心采用“4+1”的剧场模式,4个室内剧场和1个室外剧场,整个座位数将达到5610个。2024年,北京艺术中心计划安排300场演出,其中上半年既有话剧《林则徐》《玩偶之家》、舞剧《杨家岭的春天》等彰显艺术品质及大剧院属性的自制剧目,也有英国爱乐乐团等国内外优秀演出团体登台。另外,冬日童话之旅、童心剧场等亲子类演出也将填补区域内亲子类优质演出的空白。

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三大文化建筑串联围合,实现了现代文明与运河文化的碰撞,是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标志性成果,也将进一步推动副中心文化产业的发展和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

推荐阅读
运河架鼓震天响 非遗文化焕新生 作为运河文化的承载者,武官寨运河架鼓在文化振兴的道路上焕发出勃勃生机。同时,展示馆还定期举办各种培训和交流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运河架鼓的传承和发展中来。人们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精彩的运河架鼓表演,也可以深入了解这门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千年运河畔 三大“文化新地标”闪耀副中心 流淌千年的大运河畔,北京城市副中心绿心森林公园的“绿海”之中,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和北京艺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串联围合、巍然耸立。”结束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的参观,“瓣瓣同心心相连”京津冀协同发展10周年采访团又走进体量与国家大剧院相当的北京艺术中心参观,感受这座艺术殿堂给人带来的非凡艺术魅力。24小时图书馆以视觉识别实现无感借还体验……北京城市图书馆充分挖掘馆藏资源、智慧展示、空间场域的价值,融合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为读者打造“临山间于树下”的美妙阅读体验。
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协同监督正式启动 三省市人大将全面了解大运河河道水系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情况,协同监督恢复河道生态用水和通航情况,推进水污染联防联治情况,建设绿色生态廊道、生态空间管控和生态保护修复情况等。今年京津冀人大协同监督将从五方面开展,携手推动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2月28日,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在石家庄召开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协同监督动员部署会,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协同监督工作在河北省正式启动。“开展此次协同监督,有利于更好推动三地大运河沿线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度交流,以及京津文化高地、燕赵文化高地融合发展。
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已接待游客近23万人次 元代京杭大运河最北端水源就在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位于公园内龙山东麓的龙泉禅寺现已被打造为大运河源头历史文化展,充分展示大运河以及白浮泉的重要价值和深远影响。同时,遗址公园围绕“一泉贯出天下脉”主题,高标准打造长流惠泽、山水清音两处景点以及运河源、引水台、聆泉处、读泉圃四处节点,在满足游客观赏需求的同时,更好地传承保护大运河源头历史文化资源。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