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扬州:“三军”立体实战 “体检”千年运河

发布时间: 2022-10-28 16:40:36 | 来源: 中国环境APP | 作者: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扬州市作为大运河的“原点”城市,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被赋予新的使命和责任。为确保“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水质安全,江苏省扬州环境监测中心日前对京杭大运河扬州段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为千载运河进行全面“体检”。

江苏省扬州环境监测中心采用“遥感影像问题筛查+高密度水质走航监测+无人机现场核查”的监测模式,“水陆空”全面出击。“水”利用“江淮环监1号”水质监测船,搭载流动分析仪、紫外光诱导荧光在线分析仪、在线吸收光谱水质监测仪等设备,开展水质在线走航监测,探明河流整体污染趋势;“陆”采用“铁脚板+无人机核查”对周边生态环境进行现场排查;“空”根据哨兵二号遥感影像对水色异常区域和沿岸一公里范围内存在的疑似环境风险点进行筛选定位。通过“三军”立体实战,优势互补,有针对性开展生态环境监测,让污染源头无处藏躲,迅速现身。

本次京杭大运河扬州段“体检”,涉及河道约140公里,历时30个小时,出动人员10人,通过卫星遥感筛查环境问题113处,设置水质走航监测断面260个,获取水质监测数据约3000个,无人机现场核查点位139个,全面掌握了大运河扬州段水质变化趋势及周边环境风险源分布。针对发现的问题,江苏省扬州环境监测中心生态监测科放弃周末休息时间,加班加点编写水质监测报告,提交相关生态环境管理部门,为精准治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水是扬州的灵魂和根脉,江苏省扬州环境监测中心将主动担负起“让古运河重生”的环境监测重任,紧紧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理念,全方位采用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新模式,进一步深入查找千载运河污染来源,用有效监测数据支撑“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守牢南水北调“生命线”。

推荐阅读
运河两岸 光阴的故事 刘世昭/摄上世纪80年代,在刘世昭供职的对海外发行的《人民中国》杂志上,除了京杭大运河,还定期刊载过许多他拍摄的中国文化遗产。刘世昭说,当年拍摄的照片里,有的景观消失了,有的生活方式也在消失,这些影像为社会学者研究社会变迁提供了资料。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陈剑/摄得知大运河全线贯通补水的消息,刘世昭曾想去北京通州的运河边看看。
扬州:“三军”立体实战 “体检”千年运河 扬州市作为大运河的“原点”城市,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被赋予新的使命和责任。为确保“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水质安全,江苏省扬州环境监测中心日前对京杭大运河扬州段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为千载运河进行全面“体检”。“陆”采用“铁脚板+无人机核查”对周边生态环境进行现场排查。
《中国大运河发展报告(2022)》出版 由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与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共同推出的第五本中国大运河年度发展报告《中国大运河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近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其中,七部分分别为总报告、黄运地区高质量发展篇、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篇、文旅融合篇、运河城镇与乡村振兴篇、运河交通与港口建设篇、世界运河篇。《报告》利用官方数据和实际调查资料,对中国大运河各项事业的发展状况做出细致的考察和梳理,分析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进程与成果、当前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与借鉴。
向世界讲好大运河的中国故事 ”作为会议发起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农业文明分院副院长、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大运河历史文脉梳理与国家形象建构研究”首席专家、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路璐教授这样认为。”巨型文化符号:是构建中国形象的重要资源大运河是绵延千年的历史文脉,是穿越南北的水运动脉,也连接过往与当下。其中“大运河历史文脉梳理与国家形象建构研究”项目聚焦大运河历史文脉及其在当下研究中的传承创新与利用,以及民族国家如何以大运河作为建构国家形象的历史文化资源。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