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离不开运河的命题。用文化的眼光看大运河,会看到一条完全不同的运河。我们要站在世界文化的宽度思考大运河,站在建设文化强国的高度思考大运河。”近日,在“浙水敷文:大运河文化高峰论坛”上,浙江省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浙江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大学求是讲座教授胡坚发言,引发了与会诸位专家的共鸣。当天,来自浙江省社科联、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运河学专家、水利史专家、文化遗产专家纷纷为浙江大运河文化的研究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建言献策。
据了解,“浙水敷文:大运河文化高峰论坛”由浙江工商大学社会科学部、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主办,浙江工商大学大运河文化研究院承办。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浙江工商大学大运河文化研究院院长程丽蓉教授主持了上午的论坛,周鸿承副教授主持了下午的圆桌会议。当天的会议邀请了全国运河研究的四十多位专家,专家们从不同侧面为浙江大运河文化研究、浙江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把脉支招。
当天会议上,胡坚教授从宏观和微观的多个层面为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样板区提出了诸多建议。他认为,人类择水而居,人类的发展总是与水紧密相连。世界文化离不开运河的命题。研究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要高度重视和充分思考山水文化的重大作用。浙江大运河研究和建设要站在建设文化浙江的高度来思考大运河。
历史地理学知名研究专家,北京大学历史系李孝聪教授从古地图研究的角度,分析了京杭大运河历史、文化价值。他指出,大运河是中华文明历史标志性文化遗产之一,是社会繁荣兴旺的文化体现;千里运河不仅有着辉煌的历史岁月,在新时代也有丰富的现实意义。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路璐教授从民族国家记忆之场建构角度,分析了大运河在国家记忆中的重要作用。她认为大运河作为巨型文化遗产,对回溯集体记忆,增进民族文化认同具有重要作用。烟台大学吴欣教授从历史的角度审视大运河,启发人们重新思考大运河的社会意义。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陈永昊教授深入分析了大运河与茶文化、茶叶贸易的关系。中国水利博物馆陈永明馆长则从历史和现实交织交融角度,立足水利文化历史,讲述了大运河与钱塘江的会通,深入分析了大运河与钱塘江的历史文化渊源。浙江外国语学院副校长张环宙教授认为,应该不断巩固大运河文化体系,叠加遗产价值,在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打造民族新地标,共同守护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当天的会议上,浙江省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胡坚,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苏为华共同为大运河文化研究院揭牌。中共杭州市拱墅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拱墅区社科联主席凌智,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馆长叶艳萍,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郑晓东与社会科学部副部长邱毅共同为“大运河文化协同创新发展基地”揭牌。
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苏为华教授介绍,近年来,浙江工商大学大运河文化研究院的运河研究已取得丰硕研究成果。他希望本次论坛的思想碰撞能激发学者们对运河文化研究的多维思考,为浙江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提供更广阔的思路。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郑晓东书记说,聚焦浙江大运河文化研究,有助于培育我校新文科特色学科建设,有助于推进我省新时代文化高地“重要窗口”建设,人文学院将一如既往的支持浙江大运河文化研究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