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城水相拥 运河新韵——运河区全力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探访

发布时间: 2022-09-28 16:58:05 | 来源: 河北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沧州市运河区,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是全国唯一一个以运河命名的城区。

千年运河穿城过,跨越发展绘新图。今年以来,运河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建理念,以“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为宗旨,结合上位规划及城市更新,突出运河全线整体规划系统推进,坚持古为今用、强化传承,优化布局、合理利用,从人居环境、农旅融合、文旅融合等方面提升大运河沿线整体风貌,实现“运河连湾显乡韵、林田叠翠映古今”总体目标,全面建设大运河宜居城市,展现“河海狮城、文武沧州”的城市活力。

“留拆改”并举,全力推动城市更新

清晨,走进大运河畔的百狮园,101座石狮雕塑串联起公园的文化节点,沿河垂柳依依、水流潺潺,游人或散步,或锻炼,两座新建步行桥连接起对岸的南川楼和朗吟楼,与不远处的清风楼相互辉映。

“我就是在运河边长大的,这几年运河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这些景点都成了我们晨练的好去处。”市民李先生笑着说。

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是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运河区作为沧州市中心城区,是沧州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主战场、主阵地。无论是百狮园还是南川楼文化街区,抑或是运河公园、园博园,项目建设前期都离不开土地征收。运河区委、区政府按照沧州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对照上位规划,结合城市更新,坚持“留拆改”并举,全面积极配合沧州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近年来,运河区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主线,全体干部队伍发扬“强信念、育情怀、提素质、勇担当”的运河精神,打破运河区史上一项又一项征拆记录,一次又一次地刷新“运河速度”。百日攻坚完成了大运河公园1200亩、百狮园382亩土地征收工作,为展示大运河生态修复风貌提供空间支撑;60天,顺利完成园博园片区2个村庄征拆、4000余亩土地征收、8家企业搬迁,为打造一届有影响力的“大运河上的园博会”提供有力保障;仅用40天,南川楼片区征收告捷,为再现清风、朗吟、南川“三楼相映”古运河景观奠定坚实基础;26天,堤顶路贯通南运河示范段项目征收完成,为堤顶路全线贯通创造条件……

随着河北省第六届园博会花落沧州和京杭大运河全线通水,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开启了新篇章。

占地4000亩的园博园内,北山拔地而起,主园区、中国大运河非遗展示中心和大化工业遗存提升改造3个板块均显现雏形。实现旅游通航的13.7公里大运河沧州中心城区段沿线配套工程全部竣工,堤顶路全线贯通,城市慢行步道系统不断完善,城市精彩中轴线成为广大市民休闲娱乐好去处。

如今,南川古渡、朗吟楼、南川楼依河而建,运河区城水相拥,美景如画。

加强环境整治,运河两岸渐成风景

绿色是大运河的底色。运河区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以来,运河两岸渐成风景。

近年来,运河区在大运河河段实施环境卫生清理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通过河道清淤、堤岸加固、生态修复等工程,对原有河滩荒地、废弃建筑进行清理整顿,河滩荒地摇身变为运河公园,不仅满足了周边居民日常休闲游憩需求,更成为沧州人喜爱的“网红打卡地”。

紧邻运河的沧州印象·大运河农业生态文化产业园,自建成运营以来,已成为沧州市集青少年科普研学、大运河文化传承及高端马术运动传播、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更是运河沿线文旅融合的典范。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运河区充分考虑大运河沿线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等特色资源开发需求,深挖沿线产业特色,依托运河沿线风土人情,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坚持一村一策、因户制宜,优化村庄建筑风貌和基础设施布局,突出大运河文化属性和综合功能,打造大运河宜居城市。

地处大运河畔的葡香园、果岭湾、运河湾桃源等四季果林采摘园吸引着市民前来,“农业+旅游”不断发展,沿河乡村串成一条集休闲观光、生态改善、文脉展示于一体的大运河生态旅游长廊。

为打造运河最美生态,运河区坚持绿色发展,保护优先,从加强运河两侧环境整治入手,对堤顶路两侧及河滩地区域破旧房屋、残垣断壁进行拆除,对堤顶路两侧未成活树木及时清除补栽,对河道内倒伏树木、垃圾、杂草等进行清运,为大运河保护传承和利用提供有力的生态保障。

以大运河沿线22个村为重点,针对村庄坑塘周边、主街道两侧、房前屋后等重点部位,运河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深入开展“五清三建一改”行动,共清理生活垃圾7.23万立方米、杂物550余处、坑塘19个、畜禽粪污20余立方米、残垣断壁27处,建设小游园小果园小菜园及停车位15处,新建公厕124座,同时,持续推进厕所排查整改。区级领导加压推进、包联到村,两镇及相关部门一线工作、落实到位。

加强绿色廊道建设,积极开展大运河沿线林地补植、管理、养护工作,营造绿带镶嵌、缤纷多彩的“绿廊花堤”,已完成沿岸各类林木补植3700余棵。小王庄镇何家场村通过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大力开展林木更新,全村现有用材林18万株、经济林5万株,林木覆盖率达96%,获“省级森林乡村”称号。

如今,运河两岸打造出春季桃红柳绿、夏季绿树茵茵、秋季枫叶浸染的运河生态带风光。

传承运河文脉,保护运河文化

开展南川楼出土沉船文物保护工作,修复出土的宋金时期文物200余件;挖掘以明代长芦盐运使司为主的历史文献,整理以南川楼、朗吟楼为代表的历史建筑及史料;举办非遗展演、武术展演、杂技表演、书画展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展现运河风采……运河区积极实施运河沿线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加大对运河沿线物质文化、文物遗产的清理和修缮力度,健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大运河作为一个南北交流、中西汇通的文化纽带,在漫长的历史中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在运河区署西街,坐落着一座私人博物馆——沧州博施博物馆,它见证了沧州近代医学的发展,记录了沧州对外交往的历史。该博物馆馆长于龙华从事博施医院历史研究已经10余年,他走访了运河沿线多个城市,搜集研究了多个区县地方志和史料,博施博物馆的历史不断得到丰富。这里也成为沧州诸多专家学者研究运河文化的聚集地。

为了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运河区开展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完善代表性项目制度。组织开展非遗传承人培训,加强对运河区非遗传承人的管理与服务。积极推动非遗进校园、进社区工作。今年上半年,全区新增市级非遗传承人5名、区级非遗项目9个,狮城推拿、烙画两个项目成功申报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运河区深入挖掘和丰富运河文化内涵,传承运河文脉,唤起运河新生。该区确定了“1+5+33+N”的工作思路,即重点精心谋划筹备一个“大运河文化集中宣传月”,统筹做好大运河文化研究阐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旅融合发展、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展示、对内对外宣传推介5项重点工作,细化33项具体举措,最终形成若干项大运河文化宣传的主要成果,为运河区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供智力支撑、舆论氛围、文化力量,全面提升运河形象、展示运河文明、彰显文化自信。

一条大运河,就是一部历史故事书,注重传承,才能让运河故事代代相传。

该区依托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运河大讲堂”,定期邀请各界专家学者、文化名人、非遗传承人开展运河文化主题讲座,弘扬大运河传统文化,为运河儿女提供“文化大餐”;开展“运河情·故乡梦”主题365百姓故事汇,邀请生长在运河区的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运河人讲述与故乡运河的故事;征集大运河及沿岸的历史、地理、经济、社会等人文社科类史料,人物故事、民间传说、民俗民谚等文学作品,以及运河发展变迁的各类图片,展现大运河厚重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人文历史……

坚持文化引领、挖掘文化资源、弘扬运河文化,运河区实施“标注运河”工程,继续打造“美丽运河”主题文化旅游品牌,选取典型文化遗产、古迹、古树等,挂牌登记统一设计展现。在运河区行政区域范围内推选能够代表运河区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美食、古迹、文学作品、非遗产品等,打造文化旅游新名片。

原标题:《城水相拥运河新韵——运河区全力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探访》


推荐阅读
擦亮文化名片 大运河重现“星”光灿烂 ——中国二冶路桥分公司练市镇大运河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工程建设纪实江南北国脉‎相牵,隋代千年水‎潆涟。中国二冶路桥分公司练市镇大运河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工程兢兢业业耕耘在江浙这片热土,怀揣“冶金建设国家队”服务人民、铸就精品的热望,在千年运河历史的洪流中描摹出浓墨重彩的新时代画卷,为区域经济发展及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续写崭新诗篇。由中国二冶路桥分公司承建的练市镇大运河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工程地处湖州市南浔区,唤醒民族记忆,勾勒历史年轮,款款讲述运河邻畔的瑰丽千年。
城水相拥 运河新韵——运河区全力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探访 运河区充分考虑大运河沿线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等特色资源开发需求,深挖沿线产业特色,依托运河沿线风土人情,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坚持一村一策、因户制宜,优化村庄建筑风貌和基础设施布局,突出大运河文化属性和综合功能,打造大运河宜居城市。实现旅游通航的13.7公里大运河沧州中心城区段沿线配套工程全部竣工,堤顶路全线贯通,城市慢行步道系统不断完善,城市精彩中轴线成为广大市民休闲娱乐好去处。今年以来,运河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建理念,以“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为宗旨,结合上位规划及城市更新,突出运河全线整体规划系统推进,坚持古为今用、强化传承,优化布局、合理利用,从人居环境、农旅融合、文旅融合等方面提升大运河沿线整体风貌,实现“运河连湾显乡韵、林田叠翠映古今”总体目标,全面建设大运河宜居城市,展现“河海狮城、文武沧州”的城市活力。
千年古运河 满目是新景 她位于“九河末梢”,承担着北京城区90%的排水任务。自上世纪80年代末期始,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迅速增长,北运河水质逐渐恶化,甚至一度处于劣Ⅴ类。通州区运河奥体公园2号码头,汽笛长鸣,“拥军号”游船缓缓起航,甲板上游客纷纷举起手机。
副中心举办2022运河文化时尚大赏 2022运河文化时尚大赏以“国潮”为主题,整场活动分为沉浸式夜间游园和主题服装秀两个部分。(摄影:中新社记者贾天勇)中新网北京新闻9月25日电(记者陈杭)作为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系列文化活动的首场活动,“国潮—2022运河文化时尚大赏”24日晚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大运河畔精彩上演,将国风之美与潮流时尚完美结合,生动呈现大运河文化的当代价值与时代特征。为保护传承利用好大运河文化,我们运用沉浸式游园与国潮服装秀相结合的形式,将古韵与时尚,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展现北京城市副中心古今同辉的城市特质和融古汇今的城市品格。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