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各省市陆续推出大运河保护条例 推动文化带建设

发布时间: 2022-06-23 17:01:13 | 来源: 解放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近日,苏州发布了《苏州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条例(征求意见稿)》,这也是苏州市人大常委会2022年立法计划项目之一。

这几年来,大运河沿线的省市开始陆续发布相应的大运河保护条例。苏州这次的条例也参考了河北省、浙江省以及杭州市、淮安市、绍兴市、嘉兴市针对大运河的立法经验。

总体来说,各地的大运河相关保护条例在总则上比较相似。在具体性内容中,一以贯之了苏州市此前在大运河保护中的一些良好做法,比如强调工程建设考古前置制度,加强空间管控等内容。另外,此次苏州的条例除了保护以外,还重点强调了传承和利用的相关内容。尤其是将促进文旅融合,明确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主体功能区和展示体系这一大运河传承利用的新方向纳入进来,也是一个进步。

事实上,世界上有不少国家都很重视为大运河立法。比如巴拿马、日本等都颁布过运河法。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其实都对大运河的保护有所裨益。但是,它们制定的对象毕竟是整个国家的文物和非物质遗产保护,对大运河这一具体类目的保护缺乏针对性,不足以覆盖全面。后来,国家又出台了《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和一些大运河传承利用的规划纲要,但这些文件本身与权威的法律法规之间在约束性上还存在差距。因此,我国在国家层面上关于大运河的立法工作,其实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刘怀玉告诉记者,为大运河立法,要涉及文物部门、水利部门、航运部门、生态部门、文化旅游部门等多个部门的协同合作,因此,如果立法不系统、不全面,就非常难以操作。“目前各个省市推出的大运河保护条例其实也存在操作性差这一问题,但是还是非常值得鼓励。先有大的原则出来,能够在意识上让大家重视大运河保护,后面再慢慢推进。”

那么,目前阶段各地为大运河立法到底有没有用?刘怀玉的观点是:有立法肯定比没有立法强。毕竟,法律法规在规范、约束和引领上有着重要的作用。之前,就有过不少地方在建设大运河时由于操作不当,产生“建设性的破坏”,反而对大运河的保护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而有了相关法规条例后,一些不当行为可以被更好地约束。相当于用一道‘高压线’把大运河的河体、码头、桥梁风貌更好地保护下来,一旦出现违规行为当地老百姓也都可以举报。”刘怀玉说。只有这样,保护大运河才能够真正实现有法可依。

目前河北省、苏州市的大运河相关条例中都强调了具体如何传承利用,对于接下来进一步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存在一定的引领作用。这是在保护大运河之余,也需要被重视的新方向。

近年来,大运河沿线各地的确都在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比如淮安提出建设大运河“百里画廊”,主要围绕文、水、岸、业、人五个要素,着重打造清口枢纽、洪泽湖大堤、清江大闸、总督漕运公署四个核心展示园,里运河、高家堰两个集中展示带,板闸遗址公园、钵池山公园、周恩来故里景区、淮安水利枢纽工程、老子山镇、龟山御码头遗址六个关键点。今年5月末,桐乡市确定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总体规划理念是“风雅、生态、共融、共富、未来”,从链接历史角度打造“千年风雅博览带”,从链接生活角度打造“美学生活休闲带”,从链接未来角度打造“数字文明体验带和共富共美示范带”。6月中旬,无锡市召开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提出将大运河文化带无锡示范段打造成为黄金水带、生活秀带、城市绿带、人文纽带、产业示范带。

那么,当更多城市的大运河相关法规条例能够完善与传承利用大运河相关的内容,就会对于后续的文旅融合发展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

总而言之,各省市陆续推出大运河保护条例并实施,其实也在为国家层面的大运河立法带来不少经验与参考。据悉,国家文物局的《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立法工作已经启动,首站调研征求意见来到扬州。相信在未来,对于大运河的立法工作会更加完善,稳健推进,令大运河这一重要文化遗产进一步散发光亮。


推荐阅读
北运河廊坊段:到“京畿首驿”赴一场“如意”游 赵祥茹摄大运河在香河县绕了一柄寓意吉祥美好的“如意”形状,悠悠运河水顺着这柄“如意”,由北向南流经鲁家务码头、中心码头、王家摆码头、安运码头、金门闸码头,为“京畿首驿”香河县注入勃勃生机,两岸3000多亩运河生态景观带,丰水厚绿、鸥鹭翔集的生态廊道,正以全新面貌,静候八方来宾。03运河文化公园●运河文化公园,是香河北运河生态文化项目一期生态驳岸景观工程重点建设内容之一,项目占地413亩,由南北两个园区组成,2018年完成主体建设并面向公众开放。●整个园区绿化面积达24万余平方米,园中遍植各类乔木、花灌木、鲜花色带及水生植物,并建有亲水栈道、滨河步道、中式景观亭赏荷园、休闲广场等配套设施,同时在公园内还植入了古淑阳八景文化墙、香河历史名人雕塑、运河代表性非遗雕塑、诗词石刻和景观亭楹联等文化元素,已打造成为集生态观光、休闲娱乐、运动健身、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生态郊野公园。
无锡:完善产业链 激活新潜能,从千年运河驶向“数字蓝海” 为抢抓数字经济新机遇,梁溪区加快唐韵梨花智慧云、跨境科技电商园等数字经济园区载体建设,推进数字经济主题楼宇建设,持续推动全区产业布局调整优化,推进盛吉盛、工业大脑等项目落地,加快梁溪矽谷、易华录数据湖产业园、中物达大数据产业园、海天智慧产业园、天安智谷等重点产业项目的建设进度。阿优文化区域总部项目、发掘科技全国总部项目、龙工厂(苏南总部)数字文化贸易产业园等一批数字产业项目同步签约,并将于年内实现运行,进一步推动梁溪区数字经济提速和数字化转型发展。眼下,梁溪正加快传统经济数字化转型,深度融合丰富应用场景。
德州市大运河生态廊道项目加速建设 南运河(德州段)开凿于隋唐时期,作为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绵延着德州千年的历史文脉,是流淌千年的活态文化遗产和德州记忆。“生态廊道项目以‘复兴运河景观、打造文化名片’精准定位,用新中式的设计手法展现德州老城新形象,将河道自然风光、堤林草泽和人文历史有机融合。“大运河德州段保护利用项目涉及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需经国家文物局审批。
江苏扬州:端出新时代的“三头宴” 讲述好运河新故事 而今,扬州端出了一道新时代运河“三头宴”:立足于“古运河”的历史文化源头、“新运河”南水北调东线地理源头,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生态保护中勇挑重担、示范带头。扬州城南,运河三湾,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标志性工程——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已建成开放一年。申遗成功后,扬州在大运河沿线城市中率先公布实施政府规章《大运河扬州段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办法》,编制完成《扬州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总体策划》,其顶层设计均围绕一个内核,即在遵循《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基础上,以文旅融合发展为方向,多层面、多角度对运河遗产资源进行保护利用。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