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是杭州的金名片,承载着杭州的城市精神与品格。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曾指出,把运河真正打造成具有时代特征、杭州特色的景观河、生态河、人文河,真正成为“人民的运河”、“游客的运河”。
京杭运河(杭州段)跨度大、支流多、水位低,兼之复合了文化传承、交通航运等多项功能,依靠单一条线的治理保护往往难奏全效。2014年,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治理标准进一步提高。同年,杭州市正式启动运河“河长制”,持续开展运河综合保护工程,积极探索生态治水、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系统集成治理模式。
法治保障,提升运河战略地位。2014年,杭州出台《杭州市京杭运河“河长制”工作方案》,对运河治理进行制度化总结与提升,动态更新方案,明确各级河长责任。此后,杭州又出台《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编制了《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形成了“地方法规—保护规划—工作章程”三位一体的制度保障体系。法治保障助推战略地位的提升,京杭运河不仅成为杭州打造“中国大运河文化核心展示区”的重要载体,更成为串联“钱江新城”、支撑“繁华武林”、撬动“大城北”发展战略的中心轴线,成为城市发展布局的战略纽带。
资源集成,坚持运河“水岸同治”。京杭运河“河长制”联席会议制度有效联动了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城市管理、水利、农业等管理部门,打通了水体水质与河岸属地管理机制,纵向贯通了省、市、区、镇街各级属地管理行政体系。“一河一策”方案的实施,有效推动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提升、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和岸线保护管理。通过各级河长与部门协调合作,一系列多年难以解决的跨部门、跨流域问题得到彻底解决。通过实施水环境巡查周通报、重点项目月通报、水质状况月通报以及问题抄告、市治水办协调、市级河长督办的机制,强化巡查与暗访,确保了运河水环境治理责任落实到位。近5年来,运河监测断面水质从以Ⅳ类为主提升稳定到Ⅲ类,部分断面达Ⅱ类水质;大运河博物院、大运河文化公园、杭钢遗址公园等一大批文化示范项目拔地而起。
党建引领,推进运河共治共享。中国大运河(杭州段)党建联盟是对大运河“河长制”的再次增能升级,正成为大型线性活态世界文化遗产综合保护的新模式,覆盖了资源成果共享、保护体系共建等核心要素。党建引领的运河治理多元化参与机制已然打通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今天,在运河的“河长”队伍中,不乏热心市民组成的“民间河长”、中小学生组织的“小小河长”队伍乃至“国际运河志愿者”队伍。伴随着运河文化遗产监测报告的编制、运河文化数字化保护工程的实施,京杭运河(杭州段)治理将日益走向标准化、智慧化,而社会各界民众参与运河治理的形式也会越来越丰富。
【作者单位分别为杭州市委办公厅,杭州市园林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