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215公里运河展美丽画卷

发布时间: 2022-06-07 17:05:06 | 来源: 沧州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生态景观一步一景,运河故事精彩纷呈,文化遗迹熠熠生辉,作为大运河流经里程最长的城市,我市持续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生态玉带一起装点

晨光微熹,沉寂一夜的运河渐渐苏醒过来。早上6时,市区运河边迎来许多前来“打卡”的市民。有的悠闲散步,有的举着相机拍照,“一二一”,不时有健走队喊着口号从身边经过。运河边的清晨,好不惬意!

从新华桥沿河堤一路向南,清风楼、南川楼、朗吟楼、百狮园、运河公园……水蜿蜒,路逶迤,景连绵。

美丽景观,不止在市区大运河畔。

步入吴桥大运河畔,另一番生态美景跃入眼帘:红色革命小院、民宿小院……4000余个独具特色的美丽庭院、精品庭院串起一道新风景线。

行至东光,画风又变。水驿古镇换新颜,古树、古码头续写新故事……东光县挖掘运河沿线的村庄特色,沿运河1公里打造生态景观文化带。一个个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美丽乡村,连成一幅乡村振兴秀美画卷。

大运河保护与沿岸城市发展、环境改善密不可分。沧州大运河段总长215公里,作为大运河流经里程最长的城市,随着我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持续推进、运河堤顶路的全线贯通,运河沿岸各县(市、区)加强运河沿线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水变清了,环境变好了,在众人装点之下,一个个特色小镇、美丽乡村连成一条生态玉带。

运河故事我来讲述

沧县杜林石桥上,两位妆容精致的女子,一人拉弦,一人打着木板说唱。身后,纪晓岚故居巍然伫立、古色古韵。这是陶艺爱好者张府成和画家刘志甜最近创作完成《运河之花》陶艺作品中的《沧县之花》。

在张府成的工作室中,每一件陶器都画里有话。为了在陶瓶上淋漓尽致地展现运河沿线城市厚重的文化底蕴,张府成和刘志甜将中国大运河沿线34个城市的运河风情浓缩于陶艺作品中,以新的方式讲述运河故事,让人们纵览陶器上的运河风情。

这里的陶器会说话,那里的文创产品藏着故事。在吴桥文创体验馆,原以为是一本线装书,打开却发现是笔记本,且在每一页边缘都印着一句杂技行话:“抽烟”被称为“草啃”,“吃饭”叫作“上啃”……旁边,吴桥抻面包装盒上,河中,碧水流淌;岸边,白鹭纷飞;最上方,“走运河”3个字,遒劲潇洒、意味深长。参观的游客不时地感慨:“以前对于运河文化的了解,多数是通过看书。没想到在这里变得这么形象直观,太有创意了!”

大运河既凝聚着沧州的精神血脉,又承载着宝贵的文化记忆。可喜的是,一些有担当的人在传承创新中,保护文化遗产,挖掘文化内涵,为运河故事添加丰富、生动的注解,将运河记忆镌刻在人们心中。

文化遗产合力共守

大运河水,蜿蜒流淌,千年不息。运河故事,从古至今,广为流传。

踏入泊头文庙镇尹庄村古贡梨园,“将军梨”“乾隆御梨”……一棵棵系着红丝带的梨树跃入眼帘。这些古梨树见证着时代的发展变迁,也见证着村庄的兴衰巨变。为展现梨乡风情,泊头市以梨为媒,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挖掘当地传说故事,对古梨树进行保护,打造了古贡梨园。现今,这里已成为大运河畔赏运河风情、品梨乡古韵的新景点。

东光县依托世界文化遗产谢家坝新建水工博物馆,谋划启动莲窝水驿古镇项目,以运河为核心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沧县御碑苑水利风景区以捷地闸水利枢纽和乾隆碑为依托,利用现有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和水利科技等资源,按照明清建筑风格,对原景区进行全面系统提升。通过改造提升20余处景观节点,打造“九园”“十八景”,让运河文化“活起来”“靓起来”;

……

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持续推进过程中,运河遗产的保护利用渐渐深入人心。如今,在我市大运河沿岸,每个地方都在努力通过多种渠道,传播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的理念,让运河遗迹真正活起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要从自身做起,守护好这份文化遗产。


推荐阅读
倾听古运河“活”起来的扬州故事 扬州大运河边原有的城市垃圾场,如今被改造成为生态湿地,随后建成了赛艇水上运动中心,为城市带来全新活力。经过生态修复的运河支线变身专业水上运动训练基地,现代赛艇运动的活力激荡在古老河道之上……近日,2022世界运河大会上,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顾问、万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石分享的大运河旧貌换新颜的“扬州故事”,赢得广泛赞誉。”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扬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发展潮流相结合,就是“新红园”的发展定位和立足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打造古城扬州的‘现代艺术文化城市客厅’。
215公里运河展美丽画卷 为展现梨乡风情,泊头市以梨为媒,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挖掘当地传说故事,对古梨树进行保护,打造了古贡梨园。沧州大运河段总长215公里,作为大运河流经里程最长的城市,随着我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持续推进、运河堤顶路的全线贯通,运河沿岸各县(市、区)加强运河沿线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水变清了,环境变好了,在众人装点之下,一个个特色小镇、美丽乡村连成一条生态玉带。为了在陶瓶上淋漓尽致地展现运河沿线城市厚重的文化底蕴,张府成和刘志甜将中国大运河沿线34个城市的运河风情浓缩于陶艺作品中,以新的方式讲述运河故事,让人们纵览陶器上的运河风情。
大运河绿道(城东桥至京江桥段)完成提升改造 如今,桥下及周边空间被打造成了集市民休闲运动、运河文化展示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全新空间。“被遗忘”的运河桥下焕然一新运河沿岸近日又添一抹新“绿”——大运河(城东桥至京江桥段)绿道改造提升工程,近日顺利完工,并在端午小长假期间开始向公众开放。除了桥下空间,滨河公园与园路均在此次工程中焕然一新。
2022中国大运河非遗旅游大会:遇见大美运河,共享精彩非遗 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等,深入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好大运河沿线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全面展示大运河文化带非遗保护成就,促进大运河文化带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大运河非遗保护传承利用水平,以“遇见大美运河共享精彩非遗”为主题的2022年中国大运河非遗旅游大会,将于6月8日启幕。与此同时,6月22日,在“大匠至心——传承人对话”沙龙活动中,将围绕非遗中的宋韵之美的主题,邀请织锦、制香、刺绣的传承人进行对话交流,通过作品展览、观点共享、交流探讨等方式,解读“运河文化”与“宋韵文化”中的非遗内涵,展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展现非遗在新时代下的时代使命和蓬勃朝气,促进非遗助力共同富裕。这其中,在中国大运河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线上论坛上,6月8日上午,将以“深化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为主题,邀请相关部门领导,知名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非遗保护单位代表等,共商非遗融合创新与地方特色文化打造,研讨展望非遗助力共同富裕的理念思路和实践路径。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