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景观一步一景,运河故事精彩纷呈,文化遗迹熠熠生辉,作为大运河流经里程最长的城市,我市持续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生态玉带一起装点
晨光微熹,沉寂一夜的运河渐渐苏醒过来。早上6时,市区运河边迎来许多前来“打卡”的市民。有的悠闲散步,有的举着相机拍照,“一二一”,不时有健走队喊着口号从身边经过。运河边的清晨,好不惬意!
从新华桥沿河堤一路向南,清风楼、南川楼、朗吟楼、百狮园、运河公园……水蜿蜒,路逶迤,景连绵。
美丽景观,不止在市区大运河畔。
步入吴桥大运河畔,另一番生态美景跃入眼帘:红色革命小院、民宿小院……4000余个独具特色的美丽庭院、精品庭院串起一道新风景线。
行至东光,画风又变。水驿古镇换新颜,古树、古码头续写新故事……东光县挖掘运河沿线的村庄特色,沿运河1公里打造生态景观文化带。一个个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美丽乡村,连成一幅乡村振兴秀美画卷。
大运河保护与沿岸城市发展、环境改善密不可分。沧州大运河段总长215公里,作为大运河流经里程最长的城市,随着我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持续推进、运河堤顶路的全线贯通,运河沿岸各县(市、区)加强运河沿线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水变清了,环境变好了,在众人装点之下,一个个特色小镇、美丽乡村连成一条生态玉带。
运河故事我来讲述
沧县杜林石桥上,两位妆容精致的女子,一人拉弦,一人打着木板说唱。身后,纪晓岚故居巍然伫立、古色古韵。这是陶艺爱好者张府成和画家刘志甜最近创作完成《运河之花》陶艺作品中的《沧县之花》。
在张府成的工作室中,每一件陶器都画里有话。为了在陶瓶上淋漓尽致地展现运河沿线城市厚重的文化底蕴,张府成和刘志甜将中国大运河沿线34个城市的运河风情浓缩于陶艺作品中,以新的方式讲述运河故事,让人们纵览陶器上的运河风情。
这里的陶器会说话,那里的文创产品藏着故事。在吴桥文创体验馆,原以为是一本线装书,打开却发现是笔记本,且在每一页边缘都印着一句杂技行话:“抽烟”被称为“草啃”,“吃饭”叫作“上啃”……旁边,吴桥抻面包装盒上,河中,碧水流淌;岸边,白鹭纷飞;最上方,“走运河”3个字,遒劲潇洒、意味深长。参观的游客不时地感慨:“以前对于运河文化的了解,多数是通过看书。没想到在这里变得这么形象直观,太有创意了!”
大运河既凝聚着沧州的精神血脉,又承载着宝贵的文化记忆。可喜的是,一些有担当的人在传承创新中,保护文化遗产,挖掘文化内涵,为运河故事添加丰富、生动的注解,将运河记忆镌刻在人们心中。
文化遗产合力共守
大运河水,蜿蜒流淌,千年不息。运河故事,从古至今,广为流传。
踏入泊头文庙镇尹庄村古贡梨园,“将军梨”“乾隆御梨”……一棵棵系着红丝带的梨树跃入眼帘。这些古梨树见证着时代的发展变迁,也见证着村庄的兴衰巨变。为展现梨乡风情,泊头市以梨为媒,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挖掘当地传说故事,对古梨树进行保护,打造了古贡梨园。现今,这里已成为大运河畔赏运河风情、品梨乡古韵的新景点。
东光县依托世界文化遗产谢家坝新建水工博物馆,谋划启动莲窝水驿古镇项目,以运河为核心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沧县御碑苑水利风景区以捷地闸水利枢纽和乾隆碑为依托,利用现有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和水利科技等资源,按照明清建筑风格,对原景区进行全面系统提升。通过改造提升20余处景观节点,打造“九园”“十八景”,让运河文化“活起来”“靓起来”;
……
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持续推进过程中,运河遗产的保护利用渐渐深入人心。如今,在我市大运河沿岸,每个地方都在努力通过多种渠道,传播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的理念,让运河遗迹真正活起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要从自身做起,守护好这份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