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高质量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发布时间: 2022-05-16 19:42:24 | 来源: 光明网 | 作者: 李记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5月13日,由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主办的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系列主题研讨会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与会领导和专家围绕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相关内容展开研讨,为进一步推进新时代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献计献策。

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诸位专家,以及来自相关政府部门、高校和研究机构等一百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会议探讨了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相关的文化内涵、规划设计、建设情况、产业发展、管理机制、投融资管理等重要问题。

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兼大运河组协调人、研究员、博导;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东方智库联盟 (OADC)负责人周泓洋在致辞中指出,此次研讨会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好沿线的文物和文化遗产,激活沿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服务于高质量推进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实践。他说,配合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进程,后续我们将紧密地举办此类主题系列研讨会。

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文博考古分院院长贺云翱,阐述了京杭大运河全线通水的多方面意义,并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思路和沿线地区开发利用文化和旅游资源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意见;上海大学教授、博导包国强,着重探讨了国家文化公园在建设中如何发挥数字技术优势保护传承文化遗产;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主任、研究馆员赵云,从核心文化遗产价值的认知,核心文化遗产的管控保护区与主题展示区规划,以及文化遗产利用的统筹运营三个方面为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出了解决思路;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段勇教授阐述了大运河的重要价值和如何推动大运河文化的创新传播;上海交通大学文创学院副院长、博导、薛可教授,多方面论述了实现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创新传播、提升大运河文化感染力的方法;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教授,综合分析了京杭大运河的全线通水的社会、文化、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并指出当前我国的遗产保护过程中,存在着碎片化的状况,尚未形成统一的体系,而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是扭转这一缺陷的机遇;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导刘家明指出,要避免不同地区的国家文化公园在建设过程中出现同质化模仿、机械化复制其他地区建设经验的弊病,国家文化公园要打造成集观光、休闲、度假三位一体的综合体;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导王宇教授指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核心是文化的传播和传承,要通过大数据、区块链、知识图谱、人工智能、多媒体等数字技术赋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文化传播,并展望了NFT、元宇宙等新数字技术提供的新思路;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旅游研究室主任戴学锋研究员指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传统文化活化利用要关注如何与现代人的生活需求结合在一起,不能只是对传统文化进行简单的历史再现,而是要将其传播出去,让更多的受众接触到这些传统文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导、国家文旅研究基地主任吴承忠指出,当前中国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仍然处于初期阶段,要探索不同类型区域的国家文化公园科学发展路径,建立国家级文化公园的国家标准和科学的评审制度等。

本次研讨会由中传文创投资、中传研究院承办,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东方智库联盟,全球文旅产业与软实力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协办。

推荐阅读
“展厅里的大运河”,流淌着文明与守望 在大运河沿线,在建或建成的大运河主题博物馆有好几座,除了即将开馆问世的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还有杭州的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扬州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等,那么,各大博物馆是如何凸显“运河特色”的。一场文物对话的历史之旅,从“国运泱泱——隋唐大运河文化展”基本陈列开启。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副馆长曹琥介绍,“国运泱泱——隋唐大运河文化展”展线上的文物有近千件,其中不少是首次亮相,比如回洛仓刻铭砖、“洛阳运河一号”古沉船等。
扬州:运河沿岸麦浪翻滚 京杭大运河扬州段沿岸绿意盎然。
淮安市淮安区打造现代版大运河“清明上河图” 图为5月13日上午,一位骑友骑行在绿树红花夹道的里运河百里画廊湖心寺遗址段。淮安区以生态绘底色、产业提成色、宜居增靓色、人文显特色,浓墨重彩精心勾勒百里画廊淮安区段“工笔画”,全力打造现代版大运河“清明上河图”。朱天羽摄。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开馆在即 带您先睹为快 夜景美轮美奂博物馆一层、二层为“国运泱泱——隋唐大运河文化展”常设展,展览共分为“天工国运一统中华”“千年运河万物通济”“隋唐盛世国运繁华”“古今辉映源远流长”4个部分,全面展示了隋唐大运河的兴衰历史故事。记者通过图片和VR全景,全方位呈现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的靓姿。博物馆外观独特,提取大运河的拱形元素作为基本架构建成开馆后,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将成为洛阳文旅新地标,也是“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宣传推介窗口。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