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故城打造冀东南绿色生态运河文化名城

发布时间: 2021-10-21 17:22:01 | 来源: 河北日报 | 作者: 马路 王希录 解章行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今年以来,故城县在省级森林城市创建中,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城乡森林总量,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打造“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的绿色故城、生态故城和美丽故城,做到“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聚万众之心”,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冀东南绿色生态运河文化名城。

故城县把森林城市建设融入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污染防治等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高标准编制总体规划。该县成立了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做到有机构、有人员、有办公地点,并建立工作台账,分解任务,压实责任,每月一调度,每季一汇报。该县以统筹城乡绿化为抓手,建立城乡融合、城乡一体的生态绿地系统,优化城乡布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今年以来,全县新增绿化面积2.3万亩,造林绿化总面积达21.44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15.1%,超过省定15%总体指标要求。

同时,该县大力开展林业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造林大户的队伍建设和培训,加强对林木抚育管理和保护。目前,该县城区树种多为法桐,所占比例为13%,符合城区单一树种不超过20%指标要求;对现有林木按时开展修枝、除草、浇水、间伐等抚育管理,年抚育面积2万亩以上,森林质量明显提升;建立完善了林业有害生物和森林火灾防控体系,开展森林防火实战演练和飞机喷药防治虫害,森林灾害防控体系得到加强;大力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查处各类毁林、毁树案件,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该县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对城区覆盖率达到71.05%,森林公园、生态休闲场所20千米服务半径对县域覆盖率达到81.83%,龙湖公园、平安公园、怡水公园等公园均免费向公众开放,县城居民每万人拥有的绿道长度0.43千米。同时,该县发展森林旅游、康养、食品等绿色生态产业28家,带动农民增收成效明显。

该县始终把“全民参与森林城市创建,人人分享林业成果”作为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开展了文化宣传活动,公众对森林城市建设的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度达到90%以上。去年以来,该县充分利用网上网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开展生态科普教育宣传报道30多次,受众人群达30多万人。


推荐阅读
传承千年文脉 2021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将于杭州启幕 据悉,2021京杭对话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主办,由杭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杭州市运河集团、杭州市园文局、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杭州拱墅区人民政府、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中国新闻图片网、北京《月讯杂志》承办。为进一步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于2019年共同发起主办“京杭对话”。在22日将举行的2021京杭对话主论坛中,主办方负责人将和国内外政产学研各界嘉宾,共同为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发声,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建言,为千年大运河走向共同富裕献策。
故城打造冀东南绿色生态运河文化名城 今年以来,故城县在省级森林城市创建中,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城乡森林总量,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打造“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的绿色故城、生态故城和美丽故城,做到“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聚万众之心”,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冀东南绿色生态运河文化名城。该县始终把“全民参与森林城市创建,人人分享林业成果”作为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开展了文化宣传活动,公众对森林城市建设的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度达到90%以上。该县以统筹城乡绿化为抓手,建立城乡融合、城乡一体的生态绿地系统,优化城乡布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旗开得胜 好运杭州”2021大运河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本周六正式开启 自10月下旬起,杭州商旅集团、临安大明山、淳安龙川湾、建德江南大冰洞等全市百余家企业还将推出“大运河文化旅游节”优惠活动,涉及景区景点、文艺演出、特色休闲等类别。囊括了运河旗袍嘉年华、“百人百匠”非遗市集、“百县千碗”运河美食汇等十余项精彩内容和百余项优惠活动,为市民、游客呈上运河文化大餐。文化惠民运河旗袍嘉年华联动文旅企业在运河旗袍嘉年华活动板块,杭州市文广旅游局以运河商圈为重点,辐射全市文旅企业推出优惠。
陈宏飞:“自下而上”讲好运河故事 让沿岸人民更有幸福感 运河文化与运河沿岸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挖掘运河文化并把它呈现给生活在运河周边的人民是光大安石人自发去做的一件事,也是身为央企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