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20处运河文化地标接踵“上新” 市民游客乐享文化盛宴

发布时间: 2021-08-25 15:31:52 | 来源: 浙江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运河大剧院法鑫摄

“以前看演出要跑到杭州大剧院,现在运河大剧院新开,又多了个选择。”这一个月来,杭州市拱墅区的市民周芸在家门口看了两部剧。

作为大运河文化带浙江段建设中第一个省区协作的亿元级重大文化项目,刚满月的运河大剧院已举办《印象良渚》等16部剧目演出共20场,观众达15000余人次。

不仅仅是大剧院,在中国大运河遗产河道拱墅区的30多公里内,运河中央公园、上塘古运河夜游、大运河紫檀博物馆……从各类博物馆到文化遗存,从公共文化设施到文旅项目,20处运河文化地标今年开始陆续“上新”,目前已开放6处,大部分将于明年亚运会前亮相。

“建设好大运河文化带是拱墅区的光荣使命,我们要让运河真正成为人民和游客的运河。”拱墅区委主要负责人说,要通过做好“保护、传承、利用”三篇文章,让运河文化真正浸润百姓生活。

修旧如旧,最小干预。拱墅区大力推进大运河沿线文化遗产和工业遗存保护,打造半山历史文化遗址、祥符桥文化街区、小河公园、大运河杭钢工业旧址综保项目等历史文化地标。在小河直街一带生活了68年的居民冯保华说,看着家门口的小河公园一天天显现雏形,大家都满心期待。

小河公园以前是小河油库,2019年开始拆除走向“新生”。设计中的小河公园保留部分油库元素,留下工业文明记忆。而冯保华所居住的小河直街、桥西直街等历史街区,早已在旧城改造、生活配套设施的不断改善中,惠及沿岸百万居民,实现了“还河于民”。

梳理历史文脉,拱墅区活态传承大运河文化资源,串珠成链,打造“全域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在运河广场不远处,两幢相连的民居最近变身为民俗迹忆馆,从6000余拆迁户和居民中收集的老照片和旧物,记录着运河两岸拱墅人的生活印记。如今这座记录百姓生活的博物馆定期举办文化体验活动,令运河文化更丰富。

目前,京杭大运河博物院、武林美术馆、武林之星博物馆群正在抓紧建设中。不久的将来,拱墅区要形成以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为龙头,各类博物馆、文创园区、历史遗址、历史街区交相晖映的局面。

活化保护和开发利用相得益彰,开启运河文化新气象。今年以来,拱墅区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主线,谋划“拱墅区大运河文化资源分布图”,开展“拱墅区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样板区”课题研究,推动文旅融合地标建设。

今年7月开始试运营的《如梦上塘》夜游项目,以创新形式保护与展示上塘河遗产河道,重现古运河昔日繁华。即将全面完工的大运河亚运公园、由老厂房改造而建的杭州音乐厅、正在建设中的运河湾国际风情港……这些陆续亮相的文化新地标,将让运河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让市民游客乐享惠民“文化盛宴”。


推荐阅读
德州市召开大运河保护利用指挥部全体会议 翟长生强调,大运河保护利用,非一朝一夕之功,既有其艰巨性、复杂性,又有其长期性、连续性。市政协主席、大运河保护利用指挥部指挥长翟长生,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大运河保护利用指挥部副指挥长杨玖庆,副市长、大运河保护利用指挥部副指挥长马俊昀出席。锐意进取、团结作战,共同打赢大运河保护利用这场硬仗,(下转2版)。
20处运河文化地标接踵“上新” 市民游客乐享文化盛宴 不仅仅是大剧院,在中国大运河遗产河道拱墅区的30多公里内,运河中央公园、上塘古运河夜游、大运河紫檀博物馆……从各类博物馆到文化遗存,从公共文化设施到文旅项目,20处运河文化地标今年开始陆续“上新”,目前已开放6处,大部分将于明年亚运会前亮相。拱墅区大力推进大运河沿线文化遗产和工业遗存保护,打造半山历史文化遗址、祥符桥文化街区、小河公园、大运河杭钢工业旧址综保项目等历史文化地标。即将全面完工的大运河亚运公园、由老厂房改造而建的杭州音乐厅、正在建设中的运河湾国际风情港……这些陆续亮相的文化新地标,将让运河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让市民游客乐享惠民“文化盛宴”。
中国加快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保护传承方面,要求对濒危损毁文物进行抢救性保护,对重点文物进行预防性主动性保护。国家发改委会同相关部门和地方编制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方案》,围绕“馆”“址”“园”“岸”“遗”“段”“品”“神”等八个方面谋划了一批重点项目。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面,大运河沿线8省(市)分别编制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分省实施规划。
流动的文化润人心 人文景观与运河景色交织,文化产业集群不断释放活力,让人们在时代潮流中感受历史文化魅力,唤醒文化记忆、增强文化自信古运河流经江苏时,在宿迁皂河镇拐了个弯。人文景观与运河景色交织,文化产业集群不断释放活力,让人们在时代潮流中感受历史文化魅力,唤醒文化记忆、增强文化自信。大运河江苏段拥有遗产河段325公里、遗产区7个、遗产点段28处,其中,淮安市生态文旅区正在建设的板闸遗址公园备受关注。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