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运河古迹 抚触岁月乡愁
春节前夕,部分沧州文化工作者和文化爱好者自动发起了寻访梅公祠的活动。在大家的努力下,梅公祠这一消失的人文古迹被拉回人们视野。梅公祠的前世今生,梅公祠所承载的历史人文知识,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引起广大市民热切关注。与梅公祠一样,运河两岸有许多古迹曾寄托着数代沧州人的乡土深情,近年来,自发寻访这样的古迹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本期“文化八仙桌”,就以梅公祠为切入点,邀请有关人士畅谈寻访古迹过程中的故事和对沧州历史文化浓浓的情感。
本次访谈邀请的主讲嘉宾是王立成、刘绍行、张永诚、王吉仓。其中,王立成是青年文化学者,多次利用节假日到市区大运河畔、沧县旧州、东光谢家坝、南皮古皮城、黄骅郛堤城、肃宁武垣城等古迹探寻勘访,积累了大量的文化资料,并写出文章,在国内发表,弘扬了沧州文化;刘绍行多年来一直在关注沧州老街巷的变迁和图片资料的留存;张永诚对梅公祠有深切的历史记忆,沧州的古城街巷里,有老人曾经探寻的脚步回响;王吉仓也是乡土历史文化的酷爱者,参与过许多古迹的寻访活动,并在寻访沧州历史名人王国祚墓地、轶闻、著作上取得历史性成果。
梅公祠曾是沧州大运河畔一处著名的文化古迹,存在了百余年。可惜的是,这处古迹如今已然不存。在本报记者及热心读者的寻访、探究中,梅公祠及有关知识逐渐清晰丰富。那么大家所寻访和搜集到的梅公祠是什么样子?建造缘起和规模如何?见证人有哪些宝贵难忘的记忆?梅公祠之外,沧州还有水月寺、鼓楼、文庙,诸多的名宦花园、典型古建筑等历史遗迹或遗存,其中有哪些值得人们去品味和回忆?大运河畔的历史遗迹,寄托了一代代沧州儿女怎样的情感?人们热切寻访古迹遗存的现象说明了哪些问题?对于已经消失或尚存的文化古迹,广大市民有哪些愿望和期待?这些都将在访谈中展开,欢迎热心读者扫码入群,参与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