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河北香河与北京通州联合开发大运河等文旅精品线路

发布时间: 2020-12-25 15:20:44 |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作者: 宋敏涛 王爱民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图为两地文化和旅游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张新广 摄

中新网廊坊12月23日电 (宋敏涛 王爱民)河北省香河县政府23日透露,当日上午,“香河县与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工作推进会”在北京通州区召开,两地文化和旅游部门签署《香河县与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同时启动两地协同举办“2021年文化旅游系列活动”。

图为两地协同举办“2021年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启动。 张新广摄

根据协议,两地将建立文化和旅游常态化联动合作机制。实现两地文化和旅游信息互通,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解决协同发展重要事项。建立北运河旅游通航信息交流机制,协同推进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指导两地行业协会、文旅企业间建立健全有效沟通合作机制,鼓励两地行业协会开展深层次业务交流和市场合作,推动两地企业到对方投资文化旅游项目,确保两地文化旅游合作落地见效。

加快实现两地文旅产业资源共建共享。全面整合两地文化旅游资源,加强精品文旅项目的深度合作,联合设计开发大运河文化旅游和潮白河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共同研发大运河文化创意精品,推动两地文创产品互动销售。共同研发、互为推介文化旅游研学产品。联手打造大运河文化旅游节事活动,联手组办两地四季文旅活动。

合作协议中,还包括加强两地深层次文化和艺术交流;联合开展两地文化旅游互动营销活动;共同营造良好的文化旅游环境;推进文旅人才教育培训的务实合作等内容。互为开放文化和旅游智库资源,定期开展文化艺术交流、研讨、讲座、展览等活动。加强北运河文化研究交流,联手举办“运河文化大讲堂”。建立两地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间的协作互动机制,尽快实现两地图书通借通还、地方文献资料共享、精品馆藏文物互展。鼓励两地优秀演出及演艺节目开展交流、巡演。积极开展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交流、展示、展演活动,共同打造北运河非遗文化生态保护区。

会间,两地还分别进行了文化和旅游资源推介,举行了2020年香河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成果展和通州区大运河文化旅游图片展。

 

推荐阅读
共同推动大运河建设成为致富河、幸福河 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院长王思明、江苏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沈山、淮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教授李德楠、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副院长刘怀玉、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唐金培进行评议。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和各分院、河南省河洛文化研究中心、山东济宁市运河文化研究会、淮北师范大学大运河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山东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浙江杭州市拱墅区大运河文化研究院、宿迁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会、淮安市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山东汶上县南旺运河文化研究所共同倡议成立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联盟。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会长谭徐明发言本网记者吴楠/摄在主旨报告环节,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会长谭徐明以“江苏运河的地文与人文响应”为题,从大运河在江苏的河段、运河人文与地文史、古运河及水利工程现状等方面进行演讲。
河北香河与北京通州联合开发大运河等文旅精品线路 加快实现两地文旅产业资源共建共享。建立北运河旅游通航信息交流机制,协同推进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共同研发大运河文化创意精品,推动两地文创产品互动销售。
1月1日将举行元旦长跑 千人畅跑运河三湾 主会场起、终点位于扬州运河三湾风景区西门广场,具体线路为扬州运河三湾风景区西门广场逆时针经凌波桥至东门,再到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经剪影桥至扬州运河三湾风景区西门,全长约3公里,参与规模约为1200人。记者昨天从市体育局获悉,2021年1月1日上午8点,2021年元旦长跑主会场活动将在扬州运河三湾风景区鸣枪起跑,全程约3公里。据悉,2021年元旦长跑主题为“畅跑‘好地方’奔向现代化”,依然采用县市联动方式,设立一个主会场和若干个分会场。
流淌在《红楼梦》里的大运河 大运河文化中的明清小说,通俗文学如何影响江南文化……围绕着多个主题,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展开深入研讨。“《红楼梦》亦南亦北,包含着很多明清时期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地域风俗、丰富物产和民俗用语。徐永斌介绍,明清两代,居住运河两岸或往来于运河之上的江南文士、流寓江南的外地文人创作了以《红楼梦》《儒林外史》《西游记》“三言”等为代表的大批经典明清小说。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