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文化遗产 讲好运河故事
编者按:中国大运河由京杭运河、隋唐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全长近3200公里,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标识之一,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漕运通道和经济命脉。2014年,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成为我国唯一在用世遗项目。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2020年11月12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精神,充分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本期邀请中国水利博物馆、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的三位馆员,为我们讲解文物背后的运河故事,带我们了解璀璨的运河文化,以及大运河博物馆为传承运河文化所作出的贡献和努力。
涂师平:更好地发挥博物馆功用
近年来,各地兴起了建设运河博物馆、举办运河文化展览的热潮。如何建设好运河博物馆、发挥好运河博物馆的功用?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展览主题和内容要避免同质化,各地要根据自身地域特色、自身文化遗产资源,突出各自特色文物,做好展览主题定位;二是展览陈列形式应为室内展览与室外陈列相结合,博物馆室内展览以可移动文物为主,露天陈列以不可移动的遗址、场景、雕塑为主,使运河博物馆与大运河文化带、运河文化公园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参观体验布局;三是博物馆的研学教育要讲好故事,必须大力研究、挖掘运河文物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讲好大运河人物、工程、漕运、风俗、花石纲等各种故事,讲故事时以文物为依托,做到“见物、见事、见人”,使文物背后的故事生动有趣。同时可将这些故事做成画册、课件、展板、音视频教育产品,通过媒体传播、讲座研学、流动巡展、校园剧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方式,开展社会教育。
(作者系中国水利博物馆研究馆员)
汤旭: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作好支撑
运河博物馆的陈展设计应该以运河的历史、文物、考古遗迹作为基础,借用新兴的展览方式,让参观者能领略真实的运河文化。运河博物馆的研究功能也应充分发挥,利用自身优势,深入发掘和阐释文物、遗迹中蕴含的运河文化,讲好运河故事。作为运河文化的宣传教育窗口,除了展览功能外,运河博物馆也要积极策划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吸引更多的人了解运河文化。由此,运河博物馆才能为建设国家大运河文化带、强化大运河国家文化符号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系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馆员)
夏菡萏:深入开展运河文化研究与共享
近年来,运河沿线的城市越来越重视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许多城市结合地方特点建立运河博物馆,成为运河文化考察研学的主要场所。各博物馆之间应建立起良好沟通交流平台,适时策划运河相关主题的展览,深入开展运河文化研究与共享,为广大运河文化爱好者提供高品质展览。
(作者系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助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