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保护文化遗产 讲好运河故事

发布时间: 2020-12-25 15:20:15 | 来源: 中国水利报 | 作者: 涂师平 汤旭 夏菡萏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编者按:中国大运河由京杭运河、隋唐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全长近3200公里,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标识之一,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漕运通道和经济命脉。2014年,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成为我国唯一在用世遗项目。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2020年11月12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精神,充分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本期邀请中国水利博物馆、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的三位馆员,为我们讲解文物背后的运河故事,带我们了解璀璨的运河文化,以及大运河博物馆为传承运河文化所作出的贡献和努力。

涂师平:更好地发挥博物馆功用

近年来,各地兴起了建设运河博物馆、举办运河文化展览的热潮。如何建设好运河博物馆、发挥好运河博物馆的功用?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展览主题和内容要避免同质化,各地要根据自身地域特色、自身文化遗产资源,突出各自特色文物,做好展览主题定位;二是展览陈列形式应为室内展览与室外陈列相结合,博物馆室内展览以可移动文物为主,露天陈列以不可移动的遗址、场景、雕塑为主,使运河博物馆与大运河文化带、运河文化公园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参观体验布局;三是博物馆的研学教育要讲好故事,必须大力研究、挖掘运河文物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讲好大运河人物、工程、漕运、风俗、花石纲等各种故事,讲故事时以文物为依托,做到“见物、见事、见人”,使文物背后的故事生动有趣。同时可将这些故事做成画册、课件、展板、音视频教育产品,通过媒体传播、讲座研学、流动巡展、校园剧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方式,开展社会教育。

(作者系中国水利博物馆研究馆员)

汤旭: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作好支撑

运河博物馆的陈展设计应该以运河的历史、文物、考古遗迹作为基础,借用新兴的展览方式,让参观者能领略真实的运河文化。运河博物馆的研究功能也应充分发挥,利用自身优势,深入发掘和阐释文物、遗迹中蕴含的运河文化,讲好运河故事。作为运河文化的宣传教育窗口,除了展览功能外,运河博物馆也要积极策划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吸引更多的人了解运河文化。由此,运河博物馆才能为建设国家大运河文化带、强化大运河国家文化符号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系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馆员)

夏菡萏:深入开展运河文化研究与共享

近年来,运河沿线的城市越来越重视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许多城市结合地方特点建立运河博物馆,成为运河文化考察研学的主要场所。各博物馆之间应建立起良好沟通交流平台,适时策划运河相关主题的展览,深入开展运河文化研究与共享,为广大运河文化爱好者提供高品质展览。

(作者系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助理馆员)

 

 

‍‍

推荐阅读
共同推动大运河建设成为致富河、幸福河 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院长王思明、江苏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沈山、淮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教授李德楠、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副院长刘怀玉、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唐金培进行评议。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和各分院、河南省河洛文化研究中心、山东济宁市运河文化研究会、淮北师范大学大运河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山东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浙江杭州市拱墅区大运河文化研究院、宿迁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会、淮安市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山东汶上县南旺运河文化研究所共同倡议成立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联盟。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会长谭徐明发言本网记者吴楠/摄在主旨报告环节,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会长谭徐明以“江苏运河的地文与人文响应”为题,从大运河在江苏的河段、运河人文与地文史、古运河及水利工程现状等方面进行演讲。
河北香河与北京通州联合开发大运河等文旅精品线路 加快实现两地文旅产业资源共建共享。建立北运河旅游通航信息交流机制,协同推进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共同研发大运河文化创意精品,推动两地文创产品互动销售。
1月1日将举行元旦长跑 千人畅跑运河三湾 元旦长跑是扬州传统的迎新年全民健身特色品牌活动。记者昨天从市体育局获悉,2021年1月1日上午8点,2021年元旦长跑主会场活动将在扬州运河三湾风景区鸣枪起跑,全程约3公里。
流淌在《红楼梦》里的大运河 近日,由江苏省明清小说研究会等单位主办的“明清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高端论坛”在南京举办。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