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独家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二十“广安门(上)”

发布时间: 2020-10-26 08:38:07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佚名 | 责任编辑:

缘于“北京是运河漂来的”,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在费孝通等领导、专家的指导与关怀下组织书画家、专家、学者三百余人,耗资逾千万元,历时八年组织创作了《京门九衢图》及《古运回望图》姊妹篇。主创团队成员83人均为国家顶级画家,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的长卷形式进行创作和表现,以“工兼写”的手法,还原康乾盛世老北京城各城门的功能作用和规划艺术,采用由外观内的方式,以通州大运河入通惠河过西便门讲起,绕皇城后至广安门结束。

广安门

朱乃正书

咏 广 安 门 【明】朱国祚

郭外秋山百里晴,日斜深院晚凉生。

十三层塔半扉影,一鸟不来风铎鸣。

广安门-作用

广安门城楼原规制与广渠门相同,乾隆三十一年,以该门为南方各省进京的主要通路,故提高城门规格,仿永定门城楼加以改建。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广安门篇鉴赏

广安门

过右安门往西拐有广安门,广安门在外城西南城墙处,与广渠门相对,亦称“彰仪门”。彰仪门有“彰仪金人”一景。因城楼上有一石雕,呈三人背面形状,传为金代遗物而得名。明代称广宁门,清道光年间为避清宣宗旻宁之讳改为现名。广安门城楼原规制与广渠门相同,乾隆三十一年,以该门为南方各省进京的主要通路,故提高城门规格,仿永定门城楼加以改建。

图为《京门九衢图》-北京工商联领导们参观留影

当年在外城,有着两条用石板铺砌的道路,一条是连通永定门与正阳门,为皇帝去天坛和先农坛祭祀而铺设的御道,另外一条则是由城外通往广安门的道路。由于辽南京城、金中都城的城址都在广安门地区,所以自古广安门大街便是外省进出的门户。

图为《京门九衢图》——创作资料用图

清代,当雍正皇帝决定在河北修建皇陵后,便下令修筑这条从广安门到宛平城的石板路。对于当时耗费巨资铺设的石路,北京人用“一尺道路五两三”来形容交通的便利也为外城增添了生机和活力。那时广安门外最常看见的景象,就是“拉骆驼跑城儿”。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广安门篇鉴赏

清朝道光年间为避清宣宗旻宁之讳改为现名。原规制与广渠门相同,乾隆三十一年,以该门为南方各省进京的主要通路,故提高城门规格,仿永定门城楼加以改建。由于广安门是各省陆路进京的必经之路,因此广安门内的彰仪门大街(即今天的广安门内大街)在清朝时期是比较繁华的,有“一进彰仪门,银子碰倒人”的说法。

图为《京门九衢图》——创作资料用图

广安门-城楼

改建后城楼重檐歇山三滴水,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顶,面阔三间通宽13.8米;进深一间,通进深6米;高17.6米;楼连城台通高26米。瓮城呈方形,两外角为圆弧形,东西长34米,南北宽39米,瓮城墙基宽7米、顶宽6米。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广安门篇鉴赏

雍正年间,因为皇帝打算在河北修建皇陵,雍正帝下令从广安门到宛平城修筑石板路。广安门到小井村的路段长1500丈,共花费白银八万两,平均每尺长的道路用去白银五两三钱三分,因此有“一尺道路五两三”的说法。这条道路的修通对广安门地区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图为《京门九衢图》——创作资料用图 

广安门古迹 1-天宁寺塔

天宁寺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护城河西岸北滨河路西侧的天宁寺前街上。寺中有北京最高的密檐式砖塔,为辽代时所建。天宁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当时叫“光林寺”,是北京最古老的寺院之一。到唐代该寺名叫“天王寺”,天王寺在明初,明成祖下旨重修该寺,天王寺在明正统年间又重修时改名“天宁寺”。明正德、嘉靖年间和清乾隆年间都曾重修。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广安门篇鉴赏

天宁寺塔是中国现存的密檐式砖塔中比较典型的一座,也是北京创建年代最早的寺院之一。天宁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延兴年间(公元471—476年),初名光林寺。隋代仁寿年间(公元602年)光林寺改名弘业寺。相传隋文帝未称帝时,一印度高僧送他一袋舍利,他登上帝位后,在仁寿年间将舍利分送中原三十州各建一塔秘藏。法门寺、天宁寺均为其一。仁寿二年(公元602年)佛舍利入塔。 

图为《京门九衢图》——创作资料用图

初建时的塔为木塔,有台阶可上,后塔毁。唐开元年间(公元712年),弘业寺改称天王寺。到了辽代天祚帝天庆九年至十年(公元1119—1120年),于寺内建八角十三层舍利砖塔,建塔历时十个月,其造型取《华严经》经义。主持建塔者是天祚帝的叔叔耶律淳,此人于保大年间(公元1122年)称帝,帝号:天赐皇帝。但仅三个月而死,此塔也就成了这个短命王朝的唯一纪念。此塔的建筑师是寇世英、寇世兴。金代(公元1115—1234年),在辽的燕京正式建都,天王寺在金中都皇城的宣华门里,是皇城中的唯一大寺,所以在金世宗、金章宗时此寺修建得更为辉煌,并改名为大万安寺。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广安门篇鉴赏

元朝(公元1271—1368年)末年,天宁寺遭到灭顶之灾,整座寺庙随豪华的金中都毁于兵火,仅余孤塔,茕孑无依。明朝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明成祖朱棣下令重建寺庙,依辽代原状更换舍利塔基座砖雕,扩大寺庙规模。辅佐朱棣登上皇位的高僧姚广孝,不要爵位封号,退隐双塔庆寿寺,后来移居天宁寺。天宁寺西北角,曾有一处院落,名为宗师府,即为姚广孝所居之所。明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更名天宁寺,明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改称广善戒坛,不久,又恢复天宁寺旧名。明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和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两度修缮天宁寺,整修一新的天宁寺规模宏大。塔后有大觉殿和广善戒坛,西北处有宗师府。明末天宁寺再毁。

图为《京门九衢图》——创作资料用图

清初时塔顶坍塌。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重建天宁寺。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重修天宁寺,寺中心为辽代舍利塔,将辽代铁塔刹改为砖砌宝顶。塔前为山门、接引佛殿、东西配殿,塔后为三大士殿、戒坛、东西配殿。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再次修缮天宁寺,使天宁寺门庑殿宇斋堂规制一新,成为京城的一处胜迹。从明朝末年始,天宁寺逐渐成为京城赏花、拜佛的好去处。到了清代,寺中设有花圃,种有芍药、桂花,尤以荷花、菊花最为有名。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广安门篇鉴赏

天宁寺塔-结构

天宁寺规模宏大,分中路和东西三路,现仅存中路。中路有山门殿(韦驮殿),山门前有高大古槐两株。山门上书“敕建天宁寺”。山门殿内前供弥勒佛,后站持杵韦驮。山门殿后为前院。前院正北为寺的主殿接引大殿,殿门上书“接引殿”。门前对联东书“金界庄严铃语钟声流静梵”,西题“连台馣霭香云宝相现慈因”。

图为《京门九衢图》——创作资料用图

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内供接引佛,寓意接引众信徒进入佛门广接佛缘。大殿前有碑刻数方,其中有乾隆年间重修天宁寺碑。接引殿前过去有大殿释迦殿,接引殿后为舍利塔院,高大的舍利塔矗立在院中。舍利塔院宽阔,东、西亦有配殿,东为药师殿,西为弥陀殿。塔院后为清幽的四合院“兰若院”。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广安门篇鉴赏

天宁寺舍利塔通高57.8米,矗立在一个方形砖砌平台之上。平台以上是上下两层八角须弥形基座,下层须弥座束腰中各面以短柱隔成六座壶门形龛,龛内雕有一尊自内向外伸出的狮头,这些狮头雕刻的十分精细,形神兼备。龛与龛之间雕刻缠枝莲、蒲草茨菇、水生植物的图案,其中莲花和莲叶的图案造型各异、姿态丰富。在须弥座转角处雕刻着金刚力士像,力士像赤裸着上身,全身肌肉紧绷,双手承托着须弥座的上枋。

图为《京门九衢图》——创作资料用图

上层须弥座之上为砖雕仿木斗拱承托塔台和雕有一周护栏的平座,平座上雕刻的缠枝莲、宝相花等纹饰姿态各异、细腻精美、典雅娟秀。平座之上是三层巨大的仰莲瓣,以承托巨大的塔身。仰莲瓣原为铁质,每月初八寺僧在其中注油,点燃三百六十盏灯以供佛祖。每当此时,灯光将塔身照得通明,与天上星月相映生辉。远近百姓聚众观灯,飞火流萤,共同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广安门篇鉴赏

塔身为八角形,第一层塔身较高,正面朝南,为全部塔身雕饰的重点。八角为八个突出的半圆形立柱,与塔身连为一体。在立柱上面浮雕有一上一下、龙首相对、张牙舞爪、吞云吐雾盘旋的蛟龙。古龙的威武气势,显示出古代工匠们高超的技艺水平。

图为《京门九衢图》——创作资料用图

塔身的雕像是按《圆觉经》布置的圆觉道场,塔的建筑和装饰处理是按《华严经》经义设计的象征大日如来的“华藏世界”,两者结合,显示出辽代尊崇华严宗,融合显教密教的佛教特点。整座塔身上的浮雕工艺精湛,造型优美,手法细腻,人物栩栩如生。只可惜,历经时代风雨的侵蚀,这些浮雕大都残损严重,但它仍不失为中国佛塔雕塑艺术中的经典之作。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广安门篇鉴赏

广安门古迹 2-白云观

白云观是明代以来道教全真教派的“第一丛林”北京最大的道观建筑,在广安门、西便门外。它吸取南北宫观、园林特点建成。殿宇宏丽,景色幽雅,殿内全用道教图案装饰。其中四御殿为二层建筑,上层名“三清阁”,内藏明正统年间刊刻的《道藏》一部。邱祖殿为主要殿堂,内有邱处机的泥塑像,塑像下埋葬邱的遗骨。观内保存有大量碑刻,如重修碑记、捐产碑记、亩产碑记、香火碑记等,是极负盛名的道观园林。

图为《京门九衢图》——创作资料用图

白云观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九日庙会,一连十八天半。当年城里人到白云观进香游览,一般都沿着宣武门外的护城河西行,过铁桥出西便门。沿途官家贵人的车马、轿子,平民们骑的小毛驴,也有结队步行的,缕缕行行,逶迤而来。当年的白云观从老远就可以看到一对高大的旗杆,挂着黄龙旗,上书:“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圣号。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广安门篇鉴赏

白云观的东侧,摊贩云集;广场的西部是茶棚,是用新芦席搭的,起脊,四面镶有红蝙蝠图案的玻璃窗,内设八仙桌。棚内垒有火池,暖烘烘的。还有些串棚唱竹板书、莲花落的,且走且唱,向茶客们要钱。茶棚的西下坡有跑马场。每天下午有跑车赛马活动。庙会期间,观内的摸石猴和打金钱眼两项传统活动,最为新奇热闹。香客、游人们未曾进山门先去摸石猴。传说,人们摸了它可以祛病避邪。年深日久,石猴被摸得油亮油亮儿。

图为《京门九衢图》——创作资料用图

又有“打金钱眼”风俗,观内有一桥,桥下无水,桥洞中坐一道士,在其头前脑后,各悬一硬纸做的大钱,钱孔内挂一铜铃。香客游人用铜板来打“金钱眼”。既是祈求一年吉利平安,又图个热闹。白云观正月十八日夜,有“会神仙”,并举行大型灯会。四处灯笼闪耀,吸引游人眼目。正月十九日举行“宴邱会”,那就是庙会的高潮了,更为热闹。香客游人人山人海,观内香火缭绕,观外秧歌、高跷、狮子、龙灯、太平鼓……锣鼓喧天,人声如潮,整座道观都沸腾了!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广安门篇鉴赏

长卷内容摘要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

《京门九衢图》所展现的老北京城以宫城为核心,宫城中的中轴线纵贯南北,在中轴线两侧,一些坛庙、寺观、苑林、府第、胡同以及大片四合院民居依次对称布局。格局严谨、层次分明形成了这座著名都城独具特色的整体风貌。

图为《京门九衢图》-老北京城门创作资料用图

经过元、明、清三代发展形成的这座都城,是历史文化、科技艺术和建筑艺术巧妙结合的集中体现,是劳动人民智慧创造的结晶,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作者介绍

谷建华,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

中国网大运河频道主编,大运河文创产品联盟主席,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

为续接千年历史文脉,传承五千年厚重文化,自1997年始,谷建华先生先后组织创作了《迎香港回归百米长卷》《迎澳门回归书画百米长卷》《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50周年》《纪念老舍先生百年诞辰》《京门九衢图》《古运回望图》及《重游运河图》等七项浩大的文化工程。因其曾对京杭大运河文化作出突出贡献,被新华通讯社授予“运河之子”的荣誉称号。

《古运回望图》长卷是明代中兴时期历史横切面的真实写照,以详实的历史资料为基础,生动的再现了明代京杭大运河两岸绵延约1800公里沿线的航运、河道管理、农业、手工业、工商业、民俗等繁华景象。

《京门九衢图》取材于康乾盛世的北京城,以中国传统绘画“工兼写”的手法,艺术地再现了六朝古都北京“内九外七皇城四”二十个城门楼以城墙和护城河为纽带联结起来的建筑格局,展现清王朝鼎盛时期(康乾盛世)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建筑、体育、民俗等方面壮丽广阔的场景面貌。

推荐阅读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二十“广安门(下)” 广安门城楼原规制与广渠门相同,乾隆三十一年,以该门为南方各省进京的主要通路,故提高城门规格,仿永定门城楼加以改建。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二十“广安门(上)” 广安门城楼原规制与广渠门相同,乾隆三十一年,以该门为南方各省进京的主要通路,故提高城门规格,仿永定门城楼加以改建。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十九“右安门(下)” 右安门又名“南西门”,原是北京外城的七门之一,明朝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建成,现无存。为北京城南地区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十九“右安门(上)” 右安门又名“南西门”,原是北京外城的七门之一,明朝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建成,现无存。为北京城南地区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