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十九“右安门(上)”
缘于“北京是运河漂来的”,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在费孝通等领导、专家的指导与关怀下组织书画家、专家、学者三百余人,耗资逾千万元,历时八年组织创作了《京门九衢图》及《古运回望图》姊妹篇。主创团队成员83人均为国家顶级画家,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的长卷形式进行创作和表现,以“工兼写”的手法,还原康乾盛世老北京城各城门的功能作用和规划艺术,采用由外观内的方式,以通州大运河入通惠河过西便门讲起,绕皇城后至广安门结束。
右安门
张飚书
咏 右 安 门 【清】李慈铭
才过谷雨日初长,特出南西访海棠。
为爱严维诵诗句,再来此地看斜阳。
右安门-作用
右安门又名“南西门”,原是北京外城的七门之一,明朝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建成,现无存。为北京城南地区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右安门篇鉴赏
右安门
右安门在外城南墙西侧,故称“南西门”,其修建年代、过程均与左安门相同,左安门、右安门是姊妹门。右安门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闰三月,同年十月竣工,万历、崇祯时均曾修缮。清代沿明旧制,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均修葺,光绪、民初均曾修缮。解放后1950年曾对右安门作排险抢修。
图为《京门九衢图》-领导专家学者们参观留影
古时候北京右安门的命名不是根据现代地图“左西右东”的属性,而是从内廷(紫禁城)的角度来测定的方位。因此,位于故宫西南边的叫做右安门,而东南边的就叫做左安门了。它体现着君临天下的大一统观念。右安门原是一门一楼。
图为《京门九衢图》——创作资料用图
右安门-城楼
右安门城楼形制为单檐歇山式顶铺灰筒瓦饰灰瓦脊兽,有回廊,梁柱均涂上红油漆,四面砖墙各开木方门,墙面抹灰刷红土色,留青砖下肩。城台宽22米、高8.5米,城台开券门高6.5米、宽5.8米,城台内侧筑马道一对,城楼面闯三间,连廊通宽16米,进深一间连廊通深9米、楼高6.5米、连城台通高15米。瓮城呈半圆形,箭楼为单檐歇山小式,其南侧面辟两层箭窗,每层7孔,东西侧面亦辟两层箭窗,每层三孔,侧面正中辟过木方门。右安门箭楼及瓮城1956年拆除,城门楼于1958年拆除。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右安门篇鉴赏
右安门-角楼
北京外城西南角楼又称右安门角楼,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单檐歇山顶一层的城楼,灰筒瓦顶;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楼连城台通高16.6米;南侧、东西侧分别面辟两层箭窗,每层三孔。在内城城墙外加建一圈外城,意在增强城池安全,抵御外敌入侵。
图为《京门九衢图》——创作资料用图
可是,由于资金不充足,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4年),北京外城建成,总长只有14公里,开有七座城门: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广安门、广渠门、东便门和西便门。外城只修建了内城南面部分,此后未再扩延,此后的北京城平面轮廓就形成了“凸”字形。现在二环路和南二环路,就是沿“凸”字形轮廓线修建。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右安门篇鉴赏
城墙和城楼是北京城最显眼的标志,历史记载,明清两代多有修葺。民国十年,这里严重损坏,上世纪三十年代城楼被拆除。建国之后,它们中的大部分,因发展城市和疏通交通的原因,全部遭到彻底拆除,造成无法弥补的历史遗憾。1953年,仅存城台也被彻底拆除。正是由于如此的“坎坷经历”,箭楼的历史资料较少,至今尚未发现关于它室内的文字、测绘图纸和照片等资料。
图为《京门九衢图》——创作资料用图
右安门地区是原金中都景风门地区,景风门内即开阳坊是开阳里小区,这个地名历史悠久,至今已900多年。而翠林小区过去是叫花园村,为什么叫花园村,那是因为过去在元朝的时候有个人叫亷希宪他在大都的西南修了个花园,还种了不少的柳树,还命名为万柳堂。玉泉营的西南地名就叫万柳园,至今西南三环仍有“万柳桥”。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右安门篇鉴赏
右安门原来有一座简易的桥,跨在护城河上。上边是灰白粗糙的水泥栏杆,毫无美感可言。它是右外和右内的分界点,是连接丰台区和西城区的重要通道。
图为《京门九衢图》——创作资料用图
右安门古迹 1-大观园
北京大观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南菜园西街,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水域面积2.4万平方米,堆山叠石6万立方米,主要景点有庭院景区5处,即怡红院、潇湘馆、蘅芜院、缀绵楼和秋爽斋;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右安门篇鉴赏
自然景区3处,即藕香榭、滴翠亭、稻香村;佛寺景区1处,即栊翠庵;殿宇景区1处,即元妃省亲时的行宫大观楼;有暖香坞、芦雪庭、红香圃、嘉荫堂、翠烟桥等40多个景点。明代,北京大观园境域设嘉疏署。清代,北京大观园境域为皇家菜园。
图为《京门九衢图》——创作资料用图
沿着右安门护城河往西走上约两里地,就是大名鼎鼎的右安门大观园了。《红楼梦》里,右安门和大观园靠上边的在第二十四回写贾芸“……又拿了五十两银子,出西门找到花儿匠方椿家里去买树”,“西门”就是历史上的“南西门”——右安门,在《红楼梦》时代,这里是通往丰台草桥游春、看花的要道,仅此而已。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右安门篇鉴赏
大观园是外城西南一隅的死角地带,这里曾经是一处皇家菜园,有“南菜园”的地名为证。早先,京城有两大皇家菜园,一个是阜成门内的官菜园,一个就是右安门内的南菜园。如今阜成门的“官菜园”省略了一个“菜”字,变得玄而无解。倒是右安门的南菜园地名仍一丝不苟地沿用至今。
图为《京门九衢图》——创作资料用图
解放后,南菜园不再种菜,慢慢变成了南北长、东西窄,共计12.5公顷的一大片苗圃。现在的大观园景区,既非前朝古建,更非上古遗存,而是一处仿古园林。它是依据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文字描绘使之变成现实,再现了曹雪芹的艺术境界。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右安门篇鉴赏
右安门古迹 2-陶然亭
中国四大历史名亭之一的陶然亭,总建筑面积为3万平方米。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奉命监理黑窑厂,他在这里的慈悲庵西部构筑了一座小亭,并取白居易诗“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句中的“然”二字为亭命名。这座小亭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成为全国各地来京文人的必游之地。
图为《京门九衢图》——创作资料用图
清代200余年间,此亭享誉经久,长盛不衰,成为都中一胜。陶然亭周围,有许多著名的历史胜迹。西北有龙树寺,寺内有蒹葭簃、天倪阁、看山楼、抱冰堂等建筑,名流常于此游憩,其知名度在清道光之后,堪与陶然亭相匹。东南有黑龙潭、龙王亭、哪吒庙、刺梅园、祖园;西南有风氏园;正北有窑台;东北有香冢、鹦鹉冢以及近代的醉郭墓、赛金花墓等。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右安门篇鉴赏
陶然亭叫“亭”,不是凉亭的亭,是十里长亭的亭,所以是三间敞厅。这和科举制度以及集中在南城的会馆有关;应试举子,三年一次,来北京“报销”单程路费(公车),回程不管;进京赶考都住本乡会馆,考试不利,再等三年;那时交通不便,边远地区要走数月,车汗马,费时费力费钱,许多人滞留京城“复读”;客乡游子,郁闷难排;皇家园林,官禁森严;私人园林,人地两生陶然亭、窑台这块地儿,就自然成了公共园林。慈悲庵内品茗饮酒,窑台顶上登高临远碑碣之间吊古伤怀…心绪凝成文字,文字广泛传播,陶然亭就名满天下了。
图为《京门九衢图》——创作资料用图
陶然亭的南北墙上有四方石刻,一是江藻撰写的《陶然吟》引并跋,二是江奉撰写的《峋然辛记》,三是谭嗣同著《城南思旧铭》并序,四是《陶然亭小集》,这是王}i}写的《邀同竹君编修陶然辛小集》,诗中的竹君即朱药(清代著名学者,字竹君。)。此诗足王农作于乾隆四十年左右。陶然亭建成后,江藻常邀请一些文人妾客、同僚好友到陶然亭上饮宴、赋诗,这里变成了文人墨客“红尘中清净世界也”。陶然亭是文人稚集的地方,因此留下的诗章很多,龚自珍、秋瑾等都曾在陶然亭上留下过诗文。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右安门篇鉴赏
陶然亭、慈悲庵三面临湖,东与中央岛揽翠辛对景,北与窑台隔湖相望,西与精巧的云绘楼、清音阁相望。湖面扁舟荡滚,莲花朵朵,微风拂面,令人神情陶然。陶然亭周围,还有许多著名的历史胜迹。西北有龙树寺,寺内有兼嫂籍、天倪阁、看山楼、抱冰堂等建筑,名流常于此游憩,其知名度在清道光之后,堪与陶然辛相匹。
图为《京门九衢图》——创作资料用图
东南有黑龙潭、龙王亭、哪吒庙、刺梅园、祖园,西南有风氏园,正北有窑台,东北有香家、鹤鹉家,以及近代的醉郭墓、赛金花墓等。这些历史胜迹产生年代多早于陶然亭,有的甚至早于慈悲庵。它们都有文人墨客筋味的历史,呈现过当时各领风骚的辉煌。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右安门篇鉴赏
长卷内容摘要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
《京门九衢图》所展现的老北京城以宫城为核心,宫城中的中轴线纵贯南北,在中轴线两侧,一些坛庙、寺观、苑林、府第、胡同以及大片四合院民居依次对称布局。格局严谨、层次分明形成了这座著名都城独具特色的整体风貌。
图为《京门九衢图》-老北京城门创作资料用图
经过元、明、清三代发展形成的这座都城,是历史文化、科技艺术和建筑艺术巧妙结合的集中体现,是劳动人民智慧创造的结晶,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作者介绍
谷建华,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
中国网大运河频道主编,大运河文创产品联盟主席,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
为续接千年历史文脉,传承五千年厚重文化,自1997年始,谷建华先生先后组织创作了《迎香港回归百米长卷》《迎澳门回归书画百米长卷》《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50周年》《纪念老舍先生百年诞辰》《京门九衢图》《古运回望图》及《重游运河图》等七项浩大的文化工程。因其曾对京杭大运河文化作出突出贡献,被新华通讯社授予“运河之子”的荣誉称号。
《古运回望图》长卷是明代中兴时期历史横切面的真实写照,以详实的历史资料为基础,生动的再现了明代京杭大运河两岸绵延约1800公里沿线的航运、河道管理、农业、手工业、工商业、民俗等繁华景象。
《京门九衢图》取材于康乾盛世的北京城,以中国传统绘画“工兼写”的手法,艺术地再现了六朝古都北京“内九外七皇城四”二十个城门楼以城墙和护城河为纽带联结起来的建筑格局,展现清王朝鼎盛时期(康乾盛世)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建筑、体育、民俗等方面壮丽广阔的场景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