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承继楚风汉韵 续写运河风华
第二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将在9月3日至7日举办,即日起,“江苏文旅头条”正式推出江苏运河沿线城市巡礼系列,聚焦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实践成果、特色亮点和发展举措,让大运河这条江苏的美丽纵轴,留住“又绿江南”的诗意,带来“水韵江苏”的美好。
今日刊发系列第三篇文章《徐州:承继楚风汉韵续写运河风华》,讲述运河如何给徐州带来繁荣,为其注入开放包容、豪放强健的城市性格。
徐州,素有“第一要津,两水汇通,连通三沟,四方都会,五省通衢”的美誉,自古就是京杭运河中段重要的中转枢纽,中国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盘点历史保护运河遗存
发端于古泗水滨的徐州河流纵横,水运在古代举足轻重。作为江苏“北大门”,大运河徐州段自古为南北航运黄金水道、苏北鲁南水陆枢纽,千百年来,在徐州积淀了丰厚的人文底蕴。
三千年前的徐国区域,与徐州关联密切。隋代开凿通济渠、元代开凿京杭大运河,地处水运要冲,徐州进入大运河时代。
元明清三代,大运河是徐州的水上“国道”,官俸粮饷从富庶的江南供给北京,由徐州北上的粮船每年万余艘,运粮400万石以上。居“五省通衢”水运要冲,徐州的南北货物贸易一度超过漕粮运输。
窑湾古镇
大运河与徐州互相见证着各自历史的沧桑,催生沿线城镇的兴起成长和繁荣。胡陵古城、徐州古城、下邳古城、土山古镇、窑湾古镇因运而生,樯橹林立、商贾云集,多元文化在此汇集交融。
南门外广运仓、回龙窝古民居、荆山桥断牌坊等历史遗迹,及苏轼抗洪、潘季驯治水、乾隆阅河等人文佳话,连缀成风景线,为古城添彩。南来北往的航船给了这方百姓非凡的见识,苏北大鼓、东路柳琴、邳州蓝印花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交织着南秀北雄的独特风格,深扎民间,流传至今。
徐州非遗项目纸塑狮子头
近200公里的大运河徐州段,既有唐代诗人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的悠然,也有北宋文豪“断弦离柱箭税手,飞电过隙珠翻荷”的激越。人文典故与诗词佳句相映生辉,为运河遗存增添别样风采。
“阅尽”历史,大运河不老。
整体规划擦亮运河名片
处于汴、泗、黄、运四河交错之地,运河给徐州带来了繁荣,也为徐州注入了开放包容、豪放强健的城市性格。傍河而兴的徐州正在以不舍昼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加快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保护文化遗存,徐州对大运河水道遗产、水利工程遗产、聚落遗产、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与景观环境遗产、其他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系统保护,沿线新增沛县湖陵城遗址、睢宁县下邳古城遗址和邳州市煎药庙西晋墓地等省级文保单位,沛县开展了古运河水闸遗存实地考古调查。
新沂市马陵山红色文化园
承继楚风汉韵,徐州依托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以新的视角梳理厚重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形成“三园、两带、十九点”的空间结构。三园即窑湾核心展示园、淮海战役纪念建筑群核心展示园、吕梁孔子观洪核心展示园;两带即蔺家坝—北洞山汉墓—荆山桥集中展示带、梁王城遗址—刘林遗址—骆马湖风景区集中展示带;十九点即沛县千岛湿地、新沂花厅考古遗址公园等特色展示点,将运河文化遗产集点成线、汇线成面。
邳州市土山关商庙
推动沿线建设,少不了水与岸、河道与建筑、功能设施与文化景观的协调之美。徐州加强运河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加快京杭运河双楼作业区通用码头等工程建设,逐步停止万寨港的煤炭转运功能,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创造良好生态环境,努力实现优秀文化、优良生态和优美环境的有机统一。
生态开发激活运河经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运河水成就了徐州的绿色振兴,也刷新了城市形象。引渡河水,开挖人工湖,改造煤炭塌陷地,绿化荒山,徐州实现了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向“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精彩涅槃,用生态文化扮靓小康生活。
新沂市窑湾镇是京杭运河上的一颗明珠、历史上重要的水旱码头,明清时期舟车辐辏、贸易兴隆,至徐州沦陷后消沉。作为大运河的历史见证,近年政府重金修复窑湾古街、商铺,挖掘历史,活化文物,开发景区,再现昔日窑湾的兼容、多元、开放,让古老商镇重焕新姿。
户部山原为徐州城外的南山,项羽因山为台、以观戏马,历代到此山怀古这处“戏马台”者不绝,明代天启年间洪水,徐州户部分司搬迁至此,故名户部山。经历了徐州漕运的兴衰、走进新世纪的户部山,近年来保护与发展并举,文化与经济并重,已成古城一张名片。
位于主城区东南20公里处的吕梁山风景区是徐州城市“后花园”,区内山水相连,生态良好,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是一处集林、溪、泉、石、湖、洞、山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2020年,徐州市承办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的主园址就设在吕梁山旅游度假区及悬水湖景区内。
贾汪潘安湖湿地、丰县黄河故道大沙河湿地……河畅岸绿,久久为功,徐州正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引领,带动经济、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的建设,围绕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定位,以一盘大棋,撬动整个徐州的高质量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