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独家
         

“古老的运河讲新时代的故事”系列报道之聊城篇

发布时间: 2020-07-07 09:42:55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佚名 | 责任编辑:

编者按:运河贯南北,文脉承古今。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的大运河,绵延近3200公里,流淌2500多年,串起数十座城。

今年正值大运河申遗成功六周年,由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和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共同打造“古老的运河讲新时代的故事”系列报道,以“古运新说”为主旨,从杭州出发,过扬州、访苏州、抵北京,探寻沿线城市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的深厚底蕴讲述水乡之畔的时代故事。

 

图为《古运回望图》分段画卷——聊城篇

 

聊城曾是运河沿线九大商埠之一

 

图为《古运回望图》聊城段采风资料图

为方便南粮北运,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元政府开凿东平安山至临清的运河河道,上接济州河、下通卫河,并以“开魏博之渠,通江淮之运,古所未有,诏赐名会通河”(《元史·世祖纪》),这便是大运河聊城段的由来。

聊城以“江北水城·运河古都”而著称。京杭大运河聊城段是古代会通河的一部分。大运河自阳谷县张秋南五孔桥入聊城市,途经东昌府区、临清市,在临清市西北隅与卫河交汇,全长97.5公里,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元明清时期,会通河一直承担着南粮北运以及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聊城也得益于京杭大运河漕运的兴盛,繁荣兴盛达400年之久。

 

图为《古运回望图》分段画卷——聊城篇

明清时期,聊城是运河沿岸最重要的地区之一,以其发达的商业著称于世,在全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南有苏杭,北有临张”,是古人对京杭大运河沿岸四处著名商埠的描述,“临张”,即为聊城的临清市和阳谷县张秋镇。当时的临清钞关,税收居运河八大钞关之首,被誉为“富庶甲齐郡”。这种盛极一时的繁华,使聊城成为当时运河沿线九大商埠之一。

如今,运河两岸多处遗存,夜色降临,泛起星星点点的灯光,仿佛仍在昭示着大运河曾经的繁华。

 

无数运河历史遗迹见证水城繁华

 

图为《古运回望图》聊城段采风资料图

几千年来,京杭大运河作为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不仅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更传承了灿烂的文化。京杭大运河哺育了两岸的人民,为聊城留下了众多的古建筑、历史遗迹以及人造自然景观等各类文化资源。

从地图上看,聊城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和影响力的古迹遗存几乎都集中在运河沿线。如有与黄鹤楼、岳阳楼齐名的光岳楼,延续水城传奇的山陕会馆,全国唯一遗存的临清运河钞关,清代四大私人藏书楼之一的海源阁,具有宋代建筑风格的舍利塔,宋、元年间的铁塔,全国著名的清真寺以及大码头、鳌头矶等名胜古迹。可以说,运河流淌至今的百年时光里,在聊城留下了无数印记。

 

图为大运河聊城段东昌湖资料图

这些古迹让聊城充满历史感,而东昌湖则给聊城增加了灵动的气息。东昌湖(又名环城湖)是宋代开始修建开挖的北方著名的人工湖。此湖与京杭运河相连,碧湖环抱古城,湖城一色,构成了北方平原特有的“水城”胜景。

流淌千年间的大运河,见证了聊城的辉煌历史。如今漫步在运河两岸,会欣喜地发现,那些与运河息息相关的闸坝、码头、桥梁、会馆、衙署、寺庙、楼阁、街巷、民居等文物建筑依然熠熠生辉,那些因运河而生的歌舞、戏曲、曲艺、民间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仍然在民间广为流传。

 

国内第一座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大型专题博物馆就在聊城


图为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资料图

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东临古韵悠长的大运河,西依美丽的东昌湖,是聊城市近年来建设的最大的一处集文物收藏、保护、研究、陈列、宣传教育于一体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也是国内第一座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大型专题博物馆,第三批国家二级博物馆。

该博物馆重点突出运河文化元素,具有鲜明的运河文化特征。在建筑周围引入水的设计元素,形成贯穿建筑周围的水体——隐喻为贯穿南北的京杭大运河,整个建筑单体造型为一艘大轮船的变异,象征着运河中的历史巨轮。

 

图为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资料图

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陈列面积7000平方米。博物馆共五层,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分陈列区、收藏区、研究和学术交流区三个功能分区。

博物馆整体陈列以“运河推动历史,运河改变生活”为主题,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地收藏、保护和研究运河文化,反映和展示运河的古老历史、自然风貌和民俗风情。基本陈列为“运河文化陈列”与“聊城历史文物陈列”。

此外,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在聊城古城区建有契约与婚俗两座分馆,分别为目前国内最大的以契约和婚俗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均已对外免费开放,社会反响良好。

 

叫响“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城市品牌

 

图为新时代大运河聊城段资料图

为充分利用好运河历史文化遗产,多年来,聊城市委、市政府对聊城段的运河进行了保护性开发,通过河道开挖整修、沿岸绿化,形成了融观光、旅游、生态、居住为一体的景观带,随着运河沿线第一座以运河为主题的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的建成,叫响了“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的城市品牌。

聊城编制了《京杭运河聊城段旅游发展及水生态体系规划》,将运河的保护和开发列入重点规划。该规划从全国的角度分析聊城运河段的发展情况,并结合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以及京杭大运河旅游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进行解读。

该规划通过对流域水资源和水利现状、京杭运河及周边用地现状,以及区域旅游市场、区域旅游环境和旅游需求的研究分析,确定了聊城市古运河总体定位、旅游品牌及设计愿景。总体定位为世界的运河:世界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国际自行车赛基地;中国的运河:国家步道、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山东的运河:聊城运河经济带、乡村旅游综合体。旅游品牌:会通古运河,聊城故事多。设计愿景包括四大篇章:文化的河、流动的河、美丽的河、繁荣的河。该规划为多规合一的运河保护开发总体规划,聊城市人大常委会已经正式审议通过,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多业融合的文化旅游经济带。

 

图为新时代大运河聊城段资料图

聊城还编制了《京杭运河(聊城段)旅游产业综合开发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该规划在上位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化完善,对两城七镇的空间布局进行优化,通过保、创、承、扬对两岸用地布局进行了控制规划,规划了旅游道路交通、旅游服务设施、文化风貌保护用地,更加强调城、镇、村之间合协作,将京杭运河廊道式旅游拓展成为具有纵深的“叶脉型”的旅游区域,促进聊城全域化旅游目标的实现,推动城市整体发展;统筹安排规划范围内的土地使用和各项建设,指导下一步修建性详细规划,为运河开发建设提供依据。

据介绍,京杭运河(聊城段)沿线生态水系项目总投资120亿元,将沿京杭运河聊城段建设旅游道、国家步道及旅游厕所、标识系统等配套设施。该项目得到上级政府和大型市场主体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已被列为山东省重点预备项目、全国优选旅游项目。

做好聊城独有的“通、联、灵、秀”文章

 

图为新时代大运河聊城段资料图

近年来,聊城市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围绕打造特色鲜明的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城市,抢抓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机遇,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以推进运河保护开发等大项目为主线,着力推进旅游改革、大项目建设、乡村旅游发展、市场营销等工作,聊城旅游影响力不断扩大。

聊城市委书记孙爱军指出,聊城市将按照古运河流经路线,将运河沿线节点串联一体,通过沿途乡村旅游、温泉养生、体育健身等一系列项目建设,实现“游运河、泡温泉、尝小吃、品阿胶、做好汉、研文学、聊聊城”的独特旅游生活休闲方式,力争使聊城成为京杭大运河上最具吸引力的生态旅游文化名城。

具体将做好“通、联、灵、秀”四篇文章。所谓“通”,就是实现聊城境内97.5公里的运河全部通水、通航、通路,将淤塞的河道开挖蓄水,两岸修建旅游道路。所谓“联”,就是以运河为纽带,连通境内主要湖泊、河流、湿地等,把沿线的旅游资源关联起来,形成大线路、大景区。所谓“灵”,就是挖掘城市文化底蕴和内涵气质,实现自然环境、景区景观和历史文化的交互融合,彰显城市的灵气。所谓“秀”,就是搞好运河沿线绿化美化,形成风光秀美、多姿多彩的“百里画廊”。最终将京杭运河聊城段打造成为“文化的河、流动的河、美丽的河、繁荣的河”,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亮点工程。

 

图为《古运回望图》分段画卷——聊城篇

聊城,因运河而兴的一座城市,一座流淌在运河上的“博物馆”。奔流不息的大运河,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历史沧桑,这条运河串起了时间和空间,运河文化早已经融入这座城市,融入生于斯、长于斯的每个聊城人的灵魂。未来的运河聊城段值得我们所期待,未来的运河聊城故事也值得我们记录……

 

总策划谷建华

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联合出品

 

附:

关于《古运回望图》

《古运回望图》之创作,旨在弘扬自强不息之民族精神,漕运盛景之再现,贵在推崇厚德载物之中华气量。

公元新世纪开元之年,华夏再沐朝阳,春风又绿神州。翰墨歌盛世,丹青寄赤心。谷建华先生以振奋民族精神为宗旨,以弘扬运河文化为己任。斥巨资,募群贤,研史料,重考察,集众家之才智,请诸师之妙笔,穿越六百年时空,探寻当年漕运盛景。历时五载,征修四次,终成《古运回望图》。

全卷通高83公分,长210公尺,以明代航运鼎盛时期为背景,以运河为主线,自通州始至余杭终,经京津冀鲁苏浙,四省二市,五大水系,百余城镇,浩浩荡荡,三千余里,一气贯通,气势恢宏。画面兼工带写,五色丹青,师法自然。人物景色,勾勒细腻,疏密得体。山水迤丽,柳岸花明,漕艘栉比,往来如梭,闸坝码头,廪粟云屯,城镇市井,百态人生,纵观全卷,三千里漕运风情尽收眼底,五千年华夏文明彰显其中。正可谓,漕运舟楫之盛,可抵长城之雄!

 

推荐阅读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西便门(下)” 缘于“北京是运河漂来的”,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组织书画家、专家、学者三百余人,耗资逾千万元,历时八年组织创作了《古运回望图》及其姊妹篇,反映清代康乾盛世老北京风貌的182米国画长卷《京门九衢图》等文化工程。​
运河文化与官式建筑的互动——以山东运河为例 明清时期,山东运河流经区域并没有名山大川,但书院建筑的选址也体现了儒家天人合一、比德自然的环境观。书院建筑大量集中出现于山东运河畅通之时,使该区域成为传播思想、培养人才的重要之地。会馆建筑大运河南北贯通,极大地促进了山东运河区域的经济繁荣和商业发展,使这一区域成为四方客旅、各路商帮竞相逐利的地方,商人们或挟巨资奔走南北,或行舟载货走集各地。
海河水利委员会组织开展2020年北运河防洪调度演练 为贯彻落实京津冀防汛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锻炼队伍,提高防洪调度水平,切实做好迎战超标洪水各项准备,6月30日,海委组织开展2020年北运河防洪调度演练。
杭州大运河杭钢工业遗址综保项目开工 计划2023年建成 图为大运河杭钢工业遗址综保项目效果图杭州市运河集团供图杭州大运河杭钢工业遗址综保项目开工计划2023年建成中新网杭州6月29日电(江杨烨)6月29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重要节点——大运河杭钢工业遗址综保项目开工仪式在浙江杭州举行,GS1303-14号地块中央广场区域土壤治理暨地下室开挖正式开工。2019年1月,杭州提出要高标准推进大城北区块建设和大运河文化带规划建设,将其建设成为展示中国城市有机更新成果的重要窗口,展示中华文明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的重要窗口。图为大运河杭钢工业遗址综保项目平面图杭州市运河集团供图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位于杭州半山国家森林公园西侧,总占地面积约56万方,计划2023年整体建成开放。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