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高新才:积极推动隋唐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
2020年1月20日,河南省出台《河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该规划遵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在空间布局上,谋划了“两轴三极七片区”。“两轴”是指依托隋唐大运河南北两段运河,根据沿线城镇历史地位、文化资源等,打造沿通济渠古都发展轴、沿永济渠古城发展轴。“三极”是指发挥洛阳、开封、郑州三大古都历史资源富集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打造运河示范城市。“七片区”是指发挥沿线文化地理特征突出的优势,通过打造通济渠洛阳片区、通济渠郑州片区、通济渠开封片区、通济渠商丘片区、永济渠焦新片区、永济渠安鹤片区、大运河濮阳片区,构筑大运河实体与地域文化伴生共荣的集中展示空间。2020年3月,河南省大运河沿河生态廊道建设启动,河南省在未来3至5年内将加强沿大运河护岸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农田林网建设,构筑大运河生态安全空间,打造山水秀丽的绿色生态带。
为此,全国人大代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高新才建议:
一、健全区域协调联动机制,从战略规划到体制机制,再到资源配置和战略实施,不断统筹隋唐大运河保护开发管理,形成点、线、面结合的条块化的大运河建设与管理网络,健全大运河综合管理体制,理顺区域间、部门间、产业间的关系,夯实大运河文化带的保护、传承、利用的基础。
二、统筹规划大运河文化建设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应统筹推进,着力实现互融共建。坚持文化传承以及生态保护开发相统一的基本原则,寻求发展共通点,展开科学规划,创新运营机制,努力形成开放共享、互相融合、联动共赢的建设发展新格局。
三、坚持创新融合发展,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文化遗产保护、河道水系治理管护与生态环境保护也是重要方面,在这些方面要积极创新科研体制,探索科技创新,实现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也要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积极挖掘文旅融合资源,探索科技赋能,创新隋唐大运河文化旅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