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古运邗沟趣事”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天安门篇鉴赏
图为《古运回望图》运河沿线采风回执
图为《古运回望图》分段画卷——古邗沟篇鉴赏
周敬王三十四年(公元前486年),在伍子胥、孙武辅佐下而强盛起来的吴国,国王夫差北上与齐、晋等中原诸侯国争当霸主。发挥舟师优势,满足千里征战所需军事物资和给养的供应,下令征夫从长江到准淮水之间开凿一条运河,并在这条运河与长江相汇的地方修筑了一座城池叫作“邗”。
图为《古运回望图》——创作采风图片
春秋早期,江淮之间有个诸侯国称“邗”(写成“干”),吴国灭了邗国之后,也俗称“邗国”。吴王夫差所筑的邗城,其名称由来如上。因所开的运河由邗城开始,故称“邗沟”,沟即流水道,就是后来人们习称的河流。邗沟是京杭大运河形成中最早开凿的那段河道。当时为省力速成,将江、淮之间的一些天然湖泊贯通起来,借湖开河,形成了此段运河的特点。
图为《古运回望图》分段画卷——古邗沟篇鉴赏
东汉中期,为加强首都洛阳与江南地区的水路运输,搜刮财富,对邗沟进行改造。避湖泊风涛之险,由陈敏主持新开了一条河道,连小湖,躲大湖,缩短了运道,减少了风险。继而在西晋永和年间(345年一356年),对东汉邗沟又进行修治,将邗沟河口从城南移到城西,并开河60里,使漕船在长江上行驶缩短数十里,再减江浪风险。
图为《古运回望图》——创作采风图片
在隋开皇七年(587年),为南伐南朝陈,重开淤塞的邗沟,因将北端由末口移到山阳(今淮安),故亦名“山阳渎”,河渠古亦称“渎”。隋大业元年(605年),重修山阳渎,将河加宽增深,再改入江口。
图为《古运回望图》分段画卷——古邗沟篇鉴赏
在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再修山阳渎,将南端河口改在瓜洲,新开伊类河25里,复减少漕船在长江上行程。因山阳渎在扬州、楚州(今淮安)之间,亦称“扬楚运河”。
图为《古运回望图》——创作采风图片
在北宋景德、天圣年间,修筑傍湖石堤与土堤、水闸斗门。继而在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元大德四年(1300年)、元延祐元年(1314年)重修江淮运河,即扬楚运河,以运河连接长江、淮河故名。
图为《古运回望图》分段画卷——古邗沟篇鉴赏
在明洪武、永乐、宣德等年间,对淮阳运河(以淮安到扬州而名)多次修治,疏淤、筑堤、开河、建闸、修纤道、构涵洞等等,使漕运通畅。
|名胜
淮南盐场
画卷上又出现田园和市井的景象,水声潺潺,杨柳依依,草房片片,明堂稀稀,鹅鸭群群,商旅济济,纷呈眼前。不同的是,在湖边浅滩处隐隐约约有大片大片的方块水池,这就是历史上淮南的盐场。淮南是我国古代盛产食盐的地区,京杭大运河边的盐城县就是因湖产盐而名,那人群中挑担的小贩,也许卖的就是自家生产的私盐。
图为《古运回望图》所绘古邗沟——淮南盐场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
作者简介:
谷建华,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中国网大运河频道主编、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因其曾对大运河文化作出突出贡献,被新华通讯社授予“运河之子”的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