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大运河航运被写入《大遗址利用导则》

发布时间: 2019-12-19 17:10:57 |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佚名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地方人民政府应明确大遗址利用工作的直接责任主体,承担遗址日常养护和管理责任。大遗址利用工作涉及多方权益时,地方人民政府应协调明确各利益相关方的权责”……《大遗址利用导则》开始在网上征求意见了。国家文物局给出导则适用范围,包括列入国家大遗址保护项目库的大遗址利用工作。而其他古遗址、古墓葬利用工作,可参照该导则实施。

长达三千余字的导则中,专门提到了大运河通航。本月初,本市发布《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及《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五年行动计划(2018年-2022年)》时也明确提到,将重点进行游船通航河道的开发,确保通惠河部分河段、潮白河部分河段、北运河通州段实现游船通航,以游船线路串联展示大运河文化生态价值。


“吃喝”项目可引入大遗址

大遗址利用可分为遗址价值利用和遗址相容使用两类。其中,价值利用是基于遗址本体、遗址环境、出土文物,以及文物价值内涵和相关信息资源等开展的利用活动。而遗址相容使用,是不以文物价值内涵传播为直接目的,但依托遗址所在区域的土地、生态资源等开展的利用活动。

国家文物局给出了两类利用的“样板”。比如遗址价值利用方式可以包括遗址展示、科学研究、传播教育和产业转化等。相容利用方式可以包括游憩休闲、社会服务、环境提升和产业协调等。举几个例子,大遗址不仅可以被“开发”为街心公园等,还可以引入餐饮、交通、文化娱乐等社会服务项目,采用特许经营等市场化手段,为公众提供围绕大遗址价值内涵的公众文化服务。同时,通过在大遗址所在区域实施建筑整治、场地绿化和环境塑造等工作,改善和提升区域生态环境、人居环境。

围绕大遗址利用调整所在地现有产业结构,还可以形成适合其利用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环境。在确保文物安全和文物价值的前提下,延续大遗址既有功能,比如大运河的航运功能,反映大遗址历史演变和功能变迁;或发展生态农业、文化产业、旅游业等低能耗低强度的产业,与大遗址价值展示和遗址环境改善相协调。


大遗址利用避免大规模“假景”

导则提到,大遗址利用应以价值利用方式为主。直接责任主体要重点阐释和展示大遗址的独特价值和历史文化信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积极健康的文化导向,提高公众审美水平。

同时,大遗址利用并非“闭门”工程。要组织公众考古、成立志愿者队伍、接受社会捐赠、进行产业转化等方式,积极拓宽社会力量参与大遗址利用的途径。鼓励建立公众信息平台,利用网络等新媒体、新技术及时公布考古科研成果、管理情况和活动信息,主动接受公众监督和建议,促进当地居民、游客、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志愿者等参与大遗址利用活动。

采用相容使用方式时,直接责任主体应坚持最小干预原则,严格控制建设规模,不得影响文物本体安全、文物价值和景观环境。尤其是景观绿化和环境整治项目应突出历史氛围和地域文化特色,避免大规模人工造景。


大遗址利用效果将定期“考试”

国家文物局表示,大遗址利用要遵循“坚持公益属性、注重文化导向、服务社会民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确保文物本体及其环境安全,采取多种方式科学阐释文物价值,改善文物所处环境,提升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水平,妥善处理文物保护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的关系。

有关部门鼓励采用新技术提升管理水平,动态监测文物安全、环境状况、游客量等,建立适用于大遗址的实时监测平台或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监测数据及时建档保管。

另外,各级文物行政部门应定期开展专项督察和效果评估,及时发现大遗址利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地方人民政府和大遗址利用直接责任主体落实整改措施。

此次意见征求将持续至今年12月31日。


名词解释

大遗址:主要包括反映中国古代历史各个发展阶段涉及政治、宗教、军事、科技、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水利等方面历史文化信息,具有规模宏大、价值重大、影响深远的大型聚落、城址、宫室、陵寝、墓葬等遗址、遗址群。


推荐阅读
书法家王士杰草书毛泽东诗词展在京开幕 本次展览为期8天,由北京红色伟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文化艺术院、北京市教育学会书法教育研究会4家单位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书法家协会、北京尚鸿国际文化产业园区2家单位承办,北京漕运书画院、北京墨先生书画院2家单位协办。王士杰草书毛泽东诗词展以毛泽东诗词为展现内容,以大草、小草为展现形式,通过书法艺术和红色教育的结合,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6周年,庆祝建国70周年。12月21日,书法家王士杰草书毛泽东诗词展于北京市通州区宋庄艺术小镇尚鸿国际文化产业园区举办。
大运河航运被写入《大遗址利用导则》 或发展生态农业、文化产业、旅游业等低能耗低强度的产业,与大遗址价值展示和遗址环境改善相协调。大遗址利用避免大规模“假景”导则提到,大遗址利用应以价值利用方式为主。同时,大遗址利用并非“闭门”工程。
因河而兴 领略老运河滋养下的常州城 古老的运河是常州的母亲河,培育了一代代的常州人也孕育了运河两岸的人文资源,更是承载了这里的历史。依河而建,因河而兴,如今的常州也正因为运河带来了广阔的经济发展前景。坐船赏景,偷得浮生半日闲,聆听千年运河与这座城的故事。
无锡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无锡梁溪区内11.8公里的古运河环城步道工程进入收尾阶段,近日,记者从妙光桥出发,沿着古运河一路感受“串珠成链、闭合成环”的古运河风光。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联系方式:13261622996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9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ipg@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