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四大战略”相互融通
本报北京讯(记者李海楠)6月6日,由北京物资学院、中国大运河智库联盟秘书处主办,北京物资学院大运河研究院承办的中国大运河智库联盟成立一周年成果发布暨大运河智库观察家观察员60人论坛在北京举行。会议发布了《新时代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总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北京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八条建议》等成果,公布了中国大运河智库60人论坛总召集人、执行召集人和观察家、观察员名单,签署并宣读了中国大运河智库60人论坛“北京共识”。
中国大运河智库60人论坛总召集人、北京物资学院校长王文举教授出席当天的会议并致欢迎辞表示,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物流大动脉,凝聚着中华民族与自然斗争和共处的中国智慧,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是世界公认的文化符号和人类共同守护的文化财富。“中国大运河智库联盟是中国大运河流域第一家新型智库联盟。”王文举介绍,将以中国大运河智库联盟成果发布和大运河智库60人论坛为契机,以中国大运河智库联盟为平台,携手联盟成员单位,通过对大运河沿线文旅、经济、生态、民生等方面的研究,向上级有关部门和属地党委政府报送咨政建议和专题研究报告,为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大运河智库联盟理事长、中国大运河智库60人论坛总召集人之一的王佳宁教授在会上介绍,由京杭、隋唐、浙东运河三个维度共同组成的中国大运河,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河南和安徽等六省两市,他表示,“在中办、国办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之际,就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基本态势进行五项评估和研判六大趋势,是大运河智库的研究成果在国内的率先首发。”
据介绍,此次《报告》选取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时间跨度为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31日。《报告》以京津两市市委、市政府和冀、鲁、苏、浙、豫、皖六省省委、省政府有关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大政策安排进行量化统计与内容分析。
《报告》指出,大运河沿线各省市呈现了不同的基本态势,其表现为:北京以城市副中心串联式规划建设为指向;天津以演绎大运河历史文脉为抓手;河北以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为宗旨;山东以挖掘齐鲁文化资源为本位;江苏以建设大运河示范区为己任;浙江以串珠成链的大运河景点为载体;河南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为建设方向;安徽以优化空间格局引导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报告》认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呈现六大趋势:一是重大决策部署与“四大战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相互融通,全方位构建区域经济发展的“横+纵”新格局。二是大运河文化带与生态带、旅游带平行站位,“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取向将贯穿全流程。三是核心区、拓展区和辐射区梯次铺排,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新模式将陆续呈现。四是以文化引领、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理念、新要求,创新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治理方式。五是先导段、示范段、样板段的率先释出,以及被认可或肯定,将持续考验沿线各层级政府的施政智慧。六是推进体制机制调整和区域政策集成互为依赖,大运河文化带治理的长效机制逐步显现。
此外,作为成果之一,会议还同期发布了《北京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八条建议》,其中包括全方位融入国家战略和京津冀城市群发展规划、将文旅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作为北京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依托和抓手、在大运河沿线省市率先进行地方立法、全方位接轨世界运河文化规则、第三方评估和政府购买服务对接、构建北京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长效机制等多方面内容。
正是借助中国大运河智库联盟的影响力和广泛的社会效应,中国大运河智库观察家观察员60人论坛才得以成立。6月6日当天的会议通过并共同签署了中国大运河智库60人论坛“北京共识”,其中包括:中国大运河智库60人论坛服务党中央、国务院和大运河流域省(市)委、省(市)政府决策,将密切跟进大运河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顶层设计安排,回应现实关切,注重身体力行,树立系统思维,强调整体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