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泰安段具备通航条件,千吨级船舶从这里可通长江达东海!
8月26日,随着东平湖内最后一颗深水桩基和标牌的吊装完成,标志着京杭大运河泰安段(东平湖区段)经过近两年的紧张施工,具备了全面通航条件。未来,千吨级船舶从泰安港出发,沿着这条黄金水道,经济宁、枣庄、扬州、杭州等地一路向南,可通长江、达东海。
百余艘船舶水上集中作业打造 15公里水上"高速公路"
据了解,京杭大运河泰安段航道工程是《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确定的京杭运河山东段主航道,是列入交通运输部"十三五规划"的内河水运建设项目和我市 2019年重点建设项目。项目位于东平湖区内,设计为内河三级航道。2017年 12月 1日,随着一声声船舶的汽笛鸣响,京杭大运河泰安段航道工程正式启动。今年 8月 26日,记者来到航道施工现场时,项目建设者正对航道内最后一颗深水桩基和标牌进行吊装,这标志着工程已全部完成,京杭大运河泰安段目前具备了全面通航的条件。
京杭大运河泰安段通航工程,起点位于东平湖八里湾船闸,向北呈" Y"字形连接泰安港东平港区的老湖、银山两个作业区。记者乘船从八里湾船闸出发,缓缓驶入刚竣工的航道,标志牌上清楚地标注有从八里湾船闸到达银山作业区、老湖作业区以及大清河的方向及距离。
"为满足千吨级船舶的通航,我们对这条总长为 15.531公里的航道进行疏浚,目前通航水深为 3.5米,底宽为 60米,它就像在水上建设起的一条‘高速公路’,千吨级的船舶可以从这里驶向泰安港的各个作业区。"京杭运河东平湖区段工程项目办副主任杨忠俭介绍。据了解,在近 2年的建设中,施工方累计投入各类施工船舶 100余艘,完成土方疏浚 288万多立方,施工战线长,工程量浩大。"这 100余艘船舶中有挖泥船、运泥船、吹泥船、巡逻船、警戒船等,如此多的船舶同时进行水上作业,要进行统一调配和使用,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杨忠俭接着说,水上施工不像是在陆地上施工,它看不见摸不着,为了达到确保工程达标,施工过程中,他们推行标准化施工,运用先进的水下检测新技术,对隐蔽工程进行全过程检测,力求最佳的建设效果。此外,水上施工受风力大小、水文变化的影响较大,风力过大,汛期水位不断上涨,都会影响施工进度,而且施工区域正处于东平湖的风口位置,这给他们的日常施工带来诸多不可想象的困难。但就是在这样的困难之上,项目建设者精益求精,做精品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和施工结束后,项目建设指挥部聘请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工程建设质量等进行全面监测。据了解,第三方机构只对指挥部负责,不与施工单位关联,确保了检测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在这样一系列强有力的管控措施,为工程建设的高质量、高品质打下了坚实基础。乘船沿这条"黄金水道行驶可以清楚地看到,目前整段航道上 17个深水桩基及标牌、21个航道浮标已经全部安装到位,这标志着着京杭大运河泰安段经过近两年的紧张施工,具备了全面通航条件。
环保理念贯穿始终实现航道工程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统一
东平湖作为南水北调的蓄水库,如何在施工过程中保护好东平湖水域及周边生态环境尤为重要。"工程建设之初,工程指挥部结合东平湖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黄河支流滞洪区等实际,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于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全过程,努力做到生态保护与工程建设协同发展。"据市交通运输局港航中心副主任张峰介绍,施工过程中,针对不同阶段的施工任务、区域地质和水文特征,制定相适应的施工方案,注重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采取合理的吹填、降排水等施工工艺,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有效控制。"使用大型机械对湖底进行疏浚,必定会对湖底淤泥造成一定的搅动,受此影响,湖水会变浑浊。为此我们在施工过程中构筑起防护屏,防止浑浊湖水等污染物扩散,保护东平湖水质不受影响。"杨忠俭介绍。
此外,施工方精准对接东平湖沿线的当地群众需求,把航道疏浚的土方,用于填补废弃鱼塘和低洼地,为当地新增农田耕地 1600多亩,既保障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又做到了航道工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相统一。在东平县戴庙镇戴庙村采访时记者看到,用淤泥填补起来的土地上已经种上了玉米、豆子等庄稼,今年秋天玉米便可收获。
杨忠俭介绍:"这 1600多亩地曾经是废弃的坑塘,由于地势比湖面低,每到夏季这里都是一片积水,不光是没法种庄稼,还得进行排水作业。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将湖底开挖出的淤泥运抵到这里,使用先进的吹填技术,给当地群众填补造地。"戴庙村村主任宋广阔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经过填补,全村这 1600多亩地得到充分利用。而且这些淤泥都是天然的上等土料,今年种上的庄稼长势喜人,到了秋收季节就能实现收获。这一亩地每年就能实现增收 500多块钱。湖底的淤泥找到了合适的堆放地,经过填补造田,村里的村民不仅能分到更多的田地,还增加了收入,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未来投入使用的泰安港为我市带来"因水而兴"发展新机遇
京杭大运河泰安段的建成,将进一步完善我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开启我市内河水运发展新篇章,必将带动腹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时将在沿线城市和农村之间形成新的临水景观,借水行舟,构建我市全新的交通运输体系。
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港航中心了解到,京杭大运河泰安段、与东平湖相连的大清河航道以及规划、建设中的老湖作业区、银山作业区、彭集作业区,均为泰安港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清河航道建设已经提上日程,预计 2019年年底前完成招投标。该航道全长 33公里,概算投资 7.6亿元,按照内河三级航道建设,工期为两年。除此之外,泰安港规划中的老湖作业区、银山作业区也正在紧张施工中。
从区域整体看,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已在 2015年竣工通车,京杭运河南四湖至东平湖航道工程也已于 2016年竣工通航,两大通道建设完成,为泰安港建设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泰安港是京杭运河黄河以南段的北端起点港,紧邻山西中南部铁路,港区周围公路密度大,交通条件好,港口吸引力和辐射能力强,腹地广阔,腹地内矿产资源丰富、储量大。独特的区位优势,将支持泰安港持续健康发展。下一步,随着京杭运河泰安段通航以及泰安港投入使用,东平县、泰安市"因水而兴"迎来发展良机。
未来,规划、建设中的泰安港将具备装卸仓储、中转换装、运输组织、物流服务、信息服务、口岸服务、旅游服务等主要功能。根据山东省政府批复的《泰安港总体规划》(2016— 2030年)吞吐量发展水平预测,到 2030年,我市每年水路运输吞吐量,煤炭将达到 400万吨、金属矿石 400万吨、水泥木材 300万吨,总吞吐量将达到 3950万吨,可节约社会运输成本 10多亿元,对 GDP的贡献率约为 30亿元,创造近 5万个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