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大运河文化数据平台正式启动
大运河文化数据平台启动仪式、《中国大运河蓝皮书:中国大运河发展报告(2019)》新闻发布会21日在济南举行。 赵晓 摄
中新网济南6月21日电 (赵晓)中国首个大运河文化数据平台6月21日在山东济南正式启动,将集中为学界、政府和公众提供丰富、直观的大运河历史资料、研究动态、信息咨询等内容,为运河文化带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资料图:古运河,史称泇运河,通航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1959年,国家对台儿庄城南的一段运河裁弯取直后,留下了这段古河道,被世界旅游组织誉为“活着的运河”。 孔闯摄
大运河文化数据平台由大运河文化网、数据资料系统、GIS地图展示、微信服务平台、应用支撑后台、投稿系统组成,通过对运河文化资料的搜集、整理、数据保存、资料共享等,实现运河遗产利用的可持续性和数字化发展。
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院长吴欣在现场解读《中国大运河蓝皮书:中国大运河发展报告(2019)》。 赵晓摄
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专家委员会主任张跃进在启动仪式现场介绍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共有520多条运河,遍布50余个国家,沿线分布3000多座城市、上万个城镇。大运河文化数据平台的建成将推动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同时大运河文化带的打造将为其他运河国家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资料图:山东枣庄段运河。 孔闯摄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周晓波在致辞中说,大运河山东段流经山东枣庄、济宁、泰安、聊城、德州5市,全长643公里,占据总河段长度近三分之一。大运河沿线区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齐鲁文化发源地,儒家文化、墨子文化、董子文化、水浒文化、泰山文化、黄河文化相映生辉。“大运河文化数据平台的启动将有利于提高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数字化水平,增进全国运河研究领域的交流互鉴。”
资料图:运河湿地风光。 孔闯摄
《中国大运河蓝皮书:中国大运河发展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同日发布。该《报告》指出,中国大运河具有2500多年历史,始开于春秋,完成于隋代,畅通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繁荣于明清,连接了吴越、淮扬、齐鲁、燕赵等不同文化形态。它全长2700多公里,地跨中国8个省级行政区,在世界运河构成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报告》认为,中国在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和传播大运河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借用国内外先进科技手段,提高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水平,开展全方位的国际运河领域交流,努力构建以运河为纽带和平台的世界运河城市命运共同体。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大运河,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院长吴欣在解读《报告》时表示,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融汇了世界各地文明,是世界古代科学文明的重要样本。大运河文化带具有明显的区域和跨区域特性,是文化联结的纽带,沟通古今且连接世界。
大运河文化数据平台启动仪式、《中国大运河蓝皮书:中国大运河发展报告(2019)》新闻发布会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聊城大学主办,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承办。“大运河文化学术研讨会”当天也在现场召开,来自运河管理机构、运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为中国大运河的发展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