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
         

大运河滑县段的前世今生②:来自大运河的呼唤

发布时间: 2019-10-10 17:35:51 | 来源: 安阳网 | 作者: 李剑波王庆华 | 责任编辑:

社火表演承载了大运河浓厚的文化气氛(资料图片)

记者在滑县采访了解到,今年春节期间,首届滑县道口古镇民俗文化节吸引了来自周边的数十万民众,一时间在网络爆红。文化节的成功举办,使悠远丰厚的运河文化与现代休闲旅游实现无缝对接。这既是文化传承和创新之举,更是大运河文化带走向复兴的呼唤。

千年古韵走出“深闺”

滑县大运河畔,古老稀有的戏曲剧种、丰富多彩的社火庙会、别具匠心的传统手工技艺以及地方特色浓郁的民俗风情,已有上千年的发展传承。

3月25日,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该县共有国家和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29项。近年,本着保护和传承的原则,该县不断加快产业化步伐,让这些文化瑰宝走出“深闺”。

目前,滑县建成了木版年画保护研究所和博物馆,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道口烧鸡、秦氏绢艺、故道家纺和安绣产业也越做越大,成为滑县的品牌和象征。此外,万古羊肉卤、黄氏膏药、黄塔膏药等加工制作基地,其销售量和知名度也颇为可观。

该县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有3项是戏曲,加上背阁、抬阁、莲花灯舞、古庙会等省级、市级非遗项目,都具有较强的艺术观赏性。利用这一特点,该县加大宣传和推介力度,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和发展。

依托道口古镇民俗文化节,该县在大王庙文化园广场设置非遗特色文化创意衍生产品、非遗展示馆、非遗项目演艺,以旅游促进非遗的推广,以非遗促进旅游的特色发展。

延续运河历史文脉

为延续运河历史文脉,打造新时代文化经济健康发展示范样板,2017年8月,滑县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滑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着手大运河文化带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顶层设计。

当年11日,滑县成功举办运河城镇大运河文化带论坛,与会的30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为滑县梳理出坚持“隋唐运河是魅力之源,明清街区是生命之根,特色文化是复兴之本,文化产业是繁荣之基”四大发展方向,建议以运河古镇建设为龙头,在全县范围内建立运河文化带核心区、辐射区和多重连接点,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大运河河南段是隋唐大运河主要的节点,隋唐时期大运河最辉煌的部分都在河南,有力地支撑了当时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稳定。保护利用好大运河,很好地切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整合各地资源,对于促进沿线城市的发展、改善当地民生都具有重要意义。”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说。

滑县初步完成了《滑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了《大运河滑县段及道口古镇保护发展与整治利用总体规划》《大运河滑县段历史街区环境保护整治规划设计》等顶层设计方案。

沉睡明珠焕发生机

文化遗产如何保护?传统文化如何传承?发展重兴如何实现?滑县从破解这三大核心议题着手,采取“政府+居民+专家”多方合作的模式推进大运河遗产保护利用工作。

滑县县委宣传部负责同志告诉我们,滑县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历史人文景观丰厚,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93处,国有馆藏文物4088件,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处、河南历史文化名镇2处、省级传统村落9个。全县还有国有专业剧团4个、民营专业剧团28家、民间艺术表演团体100多家,另有餐饮服务企业720家、住宿场所459家、购物场所31处。近年,该县强力推进重点旅游产业、文化企业项目、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产业特色小镇等文化产业发展,一个集大运河、道口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旅游、观光、娱乐、休闲、饮食等文化产业于一体的运河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已见雏形。

以国家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契机,滑县正着力打造集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中原民俗、生态农业休闲等于一体的特色旅游,投资2.084亿元重点打造运河古镇、森林公园等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大王庙文化园、瓦岗寨景区、道口大曲文化园等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滑县民俗博物院成功创建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实现了滑县A级旅游景区“零”的突破。

2018年,该县共接待国内游客总人次约686.63万,旅游收入30.7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0%和13.2%。

徜徉大运河畔,金黄的油菜花田里,不时有春耕的农人从这画卷里走过。古镇街巷飘动的酒幡,搅动了似水流年。

记者感受到,大运河滑县段不仅是一条河流,它正成为弘扬地域特色文化的重要载体、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

推荐阅读
第三届京杭大运河国际诗歌大会举行 4月23日至6月21日,第三届京杭大运河国际诗歌大会(以下简称“诗歌大会”)在杭州举行。本届诗歌大会将以1+8+1的形式呈现,即通过开幕式、八大系列活动、闭幕晚会串联起整场活动。
大运河沿线41城非遗项目集中亮相淮安 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大展暨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在淮安举行,来自大运河沿线41座城市的16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集中亮相,展现不同门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采与魅力。
山东启动“非遗月” 2018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暨运河沿线城市非遗展演系列活动启动仪式2月6日晚在济南举行。来自京杭大运河沿线山东、浙江、安徽、河北、江苏的5省12个城市同台展演非遗项目,交流非遗文化。
北京运河文化带六问之五:运河号子是非遗? 从2006年到2014年,国务院先后公布4批共137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部先后确认1986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专题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联系方式:13261622996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9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ipg@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