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流动的厚重史书
我国的河流水系,除横断山区外,基本都为自西向东流,各水系间有分水岭阻隔。为扩大活动空间,人们自然想到沟通各水系的运河,以缓解陆路来往的艰辛。
京杭运河开凿始于春秋时的鲁哀公九年(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北上争霸,在今扬州南北,连接成串的天然湖泊沟通了长江和淮河。以后又有菏水和鸿沟把黄河和淮河联系起来;用灵渠穿越南岭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沟通。魏晋南北朝时,为战争需要又开凿了白沟等运河,把黄河和海河水系直至滦河水系连接起来。这样,早期联系滦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珠江的南北通道已经形成,其中包括了初期的京杭运河。
在以后的年代,各段水道兴废不一,但水道网络却始终存在,并根据需要有不同的延伸。在隋朝和元朝,有两次大规模的改建和扩建。前者都城在西,后者都城在北,淮河以北的线路有大的改动,但重点基本没变。
一次耗时数百年的初创、两次巨大规模的改建、扩建和无法胜数的小规模改建、扩建,构成了京杭运河的全部历史。它是数十代人的集体创造,它关连着一个伟大国家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