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大运河》,遇见纽约的伊利运河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 陈淡宁
北京时间2018年11月12日,此刻正在美国的杭州歌剧舞剧院院长、舞蹈剧场《遇见大运河》总导演崔巍给记者发来了一张照片。
照片中的崔巍,正笑容满面地从一位西装笔挺的外国人手中接过一块石头。
“这是一份来自伊利运河的珍贵礼物。”崔巍说。
在这块来自伊利运河边的石头上郑重地签名,并把它交给崔巍的,是美国纽约州伊利港市政府运河集团负责人威廉·斯韦策。
他告诉崔巍,来纽约的中国人也很多,但大家去的都是那些繁荣的地标,时代广场、华尔街、曼哈顿、百老汇……而崔巍和她的《遇见大运河》剧组,是第一批来到纽约繁荣的源头——伊利运河——的中国人。
伊利港市政府运河集团负责人在运河长卷上签字
在听说崔巍他们已经相继与法国米迪运河、德国基尔运河、埃及苏伊士运河以及希腊科林斯运河“相遇”过之后,威廉·斯韦策对于此次的遇见更为珍惜。
在短短的时间里,他了解了更多关于中国大运河的文化和历史,这其中的相似之处,让他更加期待有更多的中国人能走近伊利运河。
威廉·斯韦策所说的“短短的时间”,指的是纽约当地时间11月10日晚,在纽约州立大学帕切斯学院成功上演的《遇见大运河》。
这部诞生于杭州的作品,对杭州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全剧贯穿两条主线。
一条是寻踪大运河历史文明脚步的现代人;一条是以“开凿、繁荣、遗忘、又见运河”为脉络的千年文化遗产剧中男主角即是一位探寻千年历史的现代人,他代表着现在的我们;女主角则是千年的那一滴水,她代表着运河历史。
这一滴水带着我们看到了运河两岸经济、政治、文化的兴衰枯荣。
在呈现“开凿、繁荣、遗忘、又见运河”同时,男女主角的相知、相爱,相离,则生动展示了人与自然、当今社会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相互依存。
演出开始前,崔巍照例接受媒体的采访,相比对剧情的介绍,崔巍在采访中说得更多的是这部剧的意义,她说,作为国内首部文化遗产传播剧,《遇见大运河》亦是一部艺术创新之作,汲取了现代派作品的表现元素,在舞蹈语汇中注入了行为艺术与戏剧艺术的表现手法,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历史与未来相结合、自尊与大爱相结合。它不仅展现了大运河的历史风貌,而且强烈地表达了对真实、完整的文化遗产现实命运的思考和判断。它不仅是一次宏大的文化遗产传播行动,更是对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价值的一次综合提取、展现与全新表达。
至于剧情,在走过了世界的许多地方后,崔巍笃信,观众对于剧情的理解,并不需要过多的阐释。
正如崔巍的预料,美国的观众们纷纷表示“能清晰地了解到故事的主线”、“古典与现代元素结合地非常有层次”、“非常令人激动的演出,也让人对中国文化产生巨大的兴趣。”
热情的观众演出结束后排队等候演员签名合影
当晚,观看演出的,还有中国驻纽约总领馆副总领事钱进,文化参赞李立言等。
钱进副总领事表示:“这是一部对环境保护、可持续性发展的文化的一种表达,实际上你们已经在发挥运河的作用,用艺术的形式将东西方文化融会贯通。”
文化参赞李立言表示:“我们两位代表中国驻纽约使馆,谢谢杭州歌剧舞剧院带来故事精彩、舞台精美、艺术精湛的一场高规格演出。”
中国驻纽约总领馆副总领事钱进、文化参赞李立言演出结束后上台祝贺演出成功
记者了解到,与以往的巡演一样,此次《遇见大运河》剧组在美期间,也在城市内组织了一系列的快闪表演,惊艳亮相。同时他们还受邀赴联合国总部,交流关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播过程中的心得与感悟。
“这里已经凌晨1点多了,孩子们也陆续到酒店休息了。”崔巍跟记者聊着,“明天,我们就要奔赴巴拿马,开启我们的下一站的演出。”
她说今天收到的这块石头让她感触很多,她曾和演员们一道把来自杭州的运河水带往欧洲,这次又将带回来自美洲运河的礼物:“我忽然觉得我与那些开凿运河的人变得很亲近,这些东西的交汇,正是我们在开凿文化交流这条运河的证明。”
记者了解到,此次《遇见大运河》剧组在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下,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委派于2018年11月7日-11月20日赴美国、巴拿马两地巡演。崔巍还告诉记者,在美洲巡演之后,舞蹈剧场《遇见大运河》接下来还计划赴俄罗斯、瑞士等继续其“世界运河遇见之旅”。通过《遇见大运河》在这些国家的巡演,让中国大运河与世界著名运河对话,搭建起与各国间交流的文化桥梁,“一带一路”与民心相通,架设通向合作共赢的“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