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运河文化带六问之五:运河号子是非遗?
从2006年到2014年,国务院先后公布4批共137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部先后确认1986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2006年,通州运河船工号子入选北京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赵庆福老人成了唯一的传承人,通州运河船工号子的独特风格也得到了专家的普遍认可。
赵庆福老人教曾孙女唱运河号子
通州是京杭大运河的北起点,“漂来的北京城”和通州运河漕运一度紧密相连。而通州运河号子,则是漕运不可缺少的元素,这段鲜活的历史记忆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州运河船工号子是指通州到天津段运河的船工号子。它是运河船工为统一劳动步调,增加劳动兴趣,提高劳动效率而创作的民歌品种。
可以说,大运河的历史有多久,运河上的号子就唱了多久。伴随着大运河的衰落,失去原有功能的运河号子如今更多地成为了一种文化记忆,而我们也希望这种记忆能够作为遗产永远地留在历史长河中。
运河文化广场
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和《任务项目清单》,大运河通州段是重点,正在结合副中心规划建设,彰显蓝绿交织、水城共融城市特色;规划建潞县故城遗址博物馆、运河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努力把大运河文化带打造成中国乃至世界标志性文化品牌。运河号子、运河瓷画、运河书法绘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将会发扬光大,分享给世界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