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吉的手术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尽管“缺的组织太多”,但医生手起针落间,男孩的嘴唇缝合得针脚柔滑均匀。“唯一不太满意的是唇珠做得不太好,不够好看。”身为科班出身的整容科医生,王克明对美有更多一些追求。
麻醉醒来,多吉哭着,被医生抱出手术室,试图用手去撕唇上的纱布——在那之下,有他疼痛且新生的嘴唇。
此次义诊活动从下飞机就开始了,这得益于这些医疗专家已经在拉萨待了九个月,他们的援藏时间从2020年8月开始。
一下飞机就能进手术室,言谈中,王克明对自己的身体素质颇为自豪。
他是中组部“组团式”医疗人才援藏计划的第一位整形医生,这项计划自2015年启动,目前已经是第六批。
“割双眼皮?隆鼻?”王克明报名时,别说周围的人诧异不解,连他自己也不太确定“来了能做什么”,只是知道藏区唇腭裂多发,也许可以做些畸形矫正修复手术。
结果,刚来不久,就遇上了一名因唇腭裂术后鼻子畸形前来求医的18岁藏族青年。手术完成后,青年得以重拾自信,上了大学。
“重拾自信”这个词,开始出现在王克明的藏区工作日志里。
整形医生援藏的价值很快得到印证:唇裂、腭裂、鼻子畸形的唇腭裂患者,烧伤修复的幼儿,小睑裂畸形的孩子,面部皮肤损伤植皮的老太太……
援藏半年时,王克明发了条微博,说“虽然缺氧劳累,需要吸氧吃安定药,但活出了一个医生该有的样子”。
什么是医生该有的样子?他的回答很朴素,“医生首先就是治病救人,不是为了养家糊口,有一定能力的时候,应该去帮助一些确实有需要的人。来了西藏之后,能给别人很多帮助,这让医生的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