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四川成都:小剧场生态“色香味”俱全

7月4日,开心麻花沉浸式互动带餐喜剧《新·捞金晚宴》在四川成都顺利完成首场演出。该剧以“餐饮+戏剧+互动”的全新玩法改变传统观剧模式,带给观众沉浸感十足的体验。

近年来,小剧场和新空间演艺项目在成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不仅票房收入和观演人次实现翻倍增长,部分项目还进行了本土化的文旅新探索,成为构建城市文旅生态、创新城市文旅产业业态的重要途径。

焕然一新的舞美、电影般质感的美学场景、新颖有趣的演出互动桥段……焕新升级后的《新·捞金晚宴》迅速捕获成都观众的心。截至7月18日,该剧已开演15场,吸引近3000人次观看,暑期档几乎场场售罄。

小剧场能否生存发展,关键在于观众是否“买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新空间演艺项目吸引观众的关键在于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内容与服务体验。”在开心麻花西南运营总监肖立看来,一个成功的新空间演艺项目,其核心要素包括但不限于场景构建的匠心独运、深度沉浸感的营造、题材内容的持续创新以及故事叙事的完整性。“新空间演艺打破了传统‘你演我看’的模式,消解了演员与观众之间的‘墙’,让观众有更强的沉浸感和体验感。这种消费模式显然也更加贴近当下‘Z世代’主导下的‘体验经济’时代。”

据悉,《捞金晚宴》剧目落地成都3年以来,在不断升级版本的同时,还积极探索跨界合作。例如,与成都公交集团合作打造话剧巴士,与知名品牌跨界联动推出特色场次,持续为观众带来新鲜感与惊喜。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剧目的市场吸引力,也成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捞金晚宴》在成都的演出场次已突破900场,成为成都城市文旅“打卡”新地标。

在突破传统演出场景的同时,成都的新空间演艺还充分利用在地文化资源,在线下场景中积极发挥引流作用,推动当地文旅融合发展。

4月19日,在位于成都市金堂县金龙镇的“星光·1953”红色空间,同名沉浸式戏剧《星光·1953》迎来第100场演出。该剧是金堂县挖掘整合本土文化资源,集中打造的一个综合性红色文旅项目,凭借“红色文化长廊+沉浸式戏剧”的方式,再现了志愿军战斗英雄胡修道的英模形象,该空间迅速成为当地红色文旅新地标。截至目前,该空间已接待3万余名参观者,并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红色主题爱国主义教育。

“这种沉浸式的参与感,可以让每个体验者体会到更多历史的细节,也为我们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以及致敬最可爱的人提供了更多创新形式。”该剧总导演、总编剧潘乃奇表示,近年来,戏剧实践越来越强调观演互动和身临其境的体验,这既反映出观众需求的提升,也表明戏剧作为一门综合艺术从“综合”向“融合”转型的潮流趋势。

不仅如此,新空间演艺越来越成为年轻人喜爱的新兴社交场所。在成都AUV喜剧·闪葱剧场,观众通过一场演出便能从中体验魔术、脱口秀等多种演艺形式,不少年轻人还带着父母和孩子一起去感受热闹的喜剧氛围。位于成都东门市井的哈哈曲艺社,仅10平方米的舞台上每周表演近20场,作品包袱大多来自年轻人的生活,台上年轻演员与台下年轻观众在这方小天地中相遇相聚、相互影响。

今年3月,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2023年全国演出市场发展简报》显示,小剧场和新空间演艺2023年演出场次18.69万场,较2019年增长471.07%。其已成为中国演艺市场繁荣发展的重要一环,但仍有不少共性问题亟须解决。

“成都的小剧场市场蓬勃发展,但产品存在同质化现象,内容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形成持久的品牌影响力。”肖立认为,相较于大投入的文旅演艺,新空间演艺和小剧场这种“小而美”的形式在促进文商旅融合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仍需更多政策与资源支持,以充分发挥其潜力。

值得关注的是,在小剧场和新空间演艺的管理规范方面,四川省演出娱乐行业协会于2022年成立了沉浸式演出娱乐(新业态)专业委员会,要求行业根据观众反馈与媒体建立项目“红黑榜”,对好的项目进行鼓励,对违背市场规则、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项目进行曝光,共同维护行业的清朗环境,促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记者 付远书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邹钰坤

(原标题:四川成都:小剧场生态“色香味”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