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夹馍“出海”记
多年的心愿即将“落地”,王华锋的心里却犯起了嘀咕:“泰国首店能否‘一炮打响’?人员、管理能否跟上?辐射范围能否扩大……”
作为潼关肉夹馍协会会长,王华锋近几年将精力都用在了肉夹馍的“出海”上。8月,他在泰国曼谷开的潼关肉夹馍店就要正式对外营业了。
“这是我们在海外开设的第一家店,也是潼关肉夹馍‘出海’的新尝试。”王华锋说,馍用冷链从国内运输到泰国,肉在当地采购、现场卤制。为保证口味,他还特意派了2名经验丰富的师傅长期驻扎曼谷。
虽然做好了充足准备,但王华锋依旧有些忐忑:“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原材料出口到专业人才配备,从产品改良创新到品牌运营优化,方方面面都是中餐‘出海’面临的坎儿。”
今年3月,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关于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快中餐“走出去”。政策红利释放,开启了新一轮中餐“出海潮”。头部餐饮企业纷纷加速抢滩新蓝海。
中国食文化研究会荣誉副会长李谦表示,根据相关数据分析,预计2026年,海外中餐市场规模有望近3万亿元。“走出去”是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从海外市场的认可度看,四川火锅、兰州拉面、陕西肉夹馍等受欢迎程度高,是中餐“出海”选品的主赛道。
然而,有市场并不代表能树品牌、成规模。
70岁的廉守柱是陕西省非遗项目“西安肉夹馍”代表性传承人,曾在海外从事餐饮行业16年。“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食品安全标准。中餐食材、调味品、制作方式的多样性及文化差异,导致不少地方特色小吃难以在海外‘落地’或‘入乡随俗’。”廉守柱说,标准化是中餐“出海”的关键。
为此,廉守柱和团队历时4年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和调研,针对肉夹馍“走出去”、落地生根、持续发展等制定一系列规划,形成816项标准,并在境外20多个国家申请“西安肉夹馍”商标,目前已在英国完成注册。
2019年,廉守柱和团队陆续与18个国家签约,计划通过“陕西特色美食走出去”项目推广“西安肉夹馍”品牌。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计划,项目被紧急按下“暂停键”。
与此同时,潼关肉夹馍悄然发力,依托标准化、工业化生产,通过“一馍供天下”模式叩开了“世界之门”。
7月16日,记者走进潼关县盛潼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速冻饼加工车间,只见工人们把一袋袋面粉倒进料箱,经过机器和面、滚揉、抹油、拉薄、切割、卷筒、醒发、压饼等一系列工序,一个个直径12厘米、重110克的饼坯被制作成型,在速冻后套袋装箱,经全程冷链送往全球。
“订单多,生产线不停。”该公司行政办公室主任李荣说,今年上半年,公司生产速冻饼4500多万个,实现产值超3000万元。通过设备更新、流水线生产,公司产能大幅提升。
搭上工业化的“快车”,潼关县率先解决肉夹馍饼坯批量化生产及长距离运输的问题,实现“一处食材供全球”。如今,潼关县域内有肉夹馍工业化生产企业10家、生产线33条,年产速冻饼7亿个,实现直接产值10亿元、间接产值100亿元,出口速冻饼500万个,远销17个国家和地区。
“通过不断改进制作工艺,潼关肉夹馍饼坯的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王华锋说,从前端与面粉厂、屠宰场的定制化合作,到人员培训、品牌建设,再到标准化、工业化的生产流程以及后端的销售与物流,潼关肉夹馍产业链条越来越完善,实现了从美食到美食产业的跨越。
提起潼关肉夹馍“出海”的初体验,潼关县潼蘇祥食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吉祥自豪地说:“2018年10月,我们一整货柜的速冻饼成功销往美国,实现了潼关县外贸产品‘零’的突破。”
从“一馍夹天下”到“一馍供天下”,正是产业链“磨”出的好味道,“炼”出了潼关肉夹馍“闯世界”的底气。今年上半年,潼关县速冻饼销量同比增长15%以上,出口量超200万个,主要出口至意大利、德国、匈牙利等国,“出海”版图加速拓展。
潼关县商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苏宁超说,很多企业设立了海外销售事业部,不少企业还计划建海外仓,今年速冻饼出口量将大幅增长。
“走出去”,机遇与挑战并存。“泰国首店实现了潼关肉夹馍全产业落地海外。今年,我还打算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开店。”王华锋说,要想走得远、走得久,必须突破开个店、找个加盟商的简单模式,推动肉夹馍供应链、服务链、产业链抱团“出海”。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潼关肉夹馍强势拓展市场的同时,西安肉夹馍也传来了好消息:“陕西特色美食走出去”项目今年将陆续在加拿大、美国等国重新启动。
廉守柱满怀期待:“我们已经建立起标准体系,做好了各项准备,就等着项目重启,让更多人品尝陕西味道,让肉夹馍香飘全球。”
“不做中国的汉堡包,要做世界的肉夹馍”,“馍匠”们的雄心已经被点燃。(记者 苏怡 王熙)
来源:陕西日报 责任编辑:石进玉
(原标题:肉夹馍“出海”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