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朱鹮“飞”进校园中

在洋县,保护朱鹮是从娃娃抓起。

“哇!朱鹮飞起来啦。”“快看,朱鹮低头喝水呢。”“朱鹮的羽毛真漂亮。”6月18日,在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洋县青年路小学三年级(5)班学生在该校10名红领巾讲解员、校外辅导员高洁的带领下,了解朱鹮的生长环境、体貌特征、生活习性、繁殖过程等知识,聆听家乡人民喜爱朱鹮、保护朱鹮的动人故事。

与此同时,在这里写生的6名该校绘画社团成员也用彩色的画笔,让一只只美丽的朱鹮在笔下翩翩起舞。

“我之前在家里的稻田边见过朱鹮,来这里学习朱鹮的知识还是第一次。朱鹮是人类的朋友,今后,我也会号召身边的朋友、家人加入到保护朱鹮、保护生态的队伍中。”学生邓艺坤说。

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朱鹮的知识,洋县青年路小学开发了7大课程:讲朱鹮、读朱鹮、舞朱鹮、绣朱鹮、画朱鹮、访朱鹮、护朱鹮。通过“朱鹮文化进校园”课,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美好情感,让朱鹮“飞”向课堂,“飞”向更多孩子的心中。

“老师,有只小鸟宝宝受伤了……”6月18日,伴着稚嫩的童声、优美的配乐,一群“藏”在幕布后的皮影小艺人专注地手持竹棍,用灵活的手指操纵着皮影人物、皮影动物,让它们做出或行走、或飞翔、或鼓掌的动作。

这是洋县青年路小学皮影社团的生态皮影剧目《鹮乡好少年》。该剧讲述多年前该校大队辅导员带领少先队员救助一只受伤的小朱鹮的故事,向学生传递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理念。

“要表现朱鹮在飞翔舞动,就需要1名学生操纵4根杆子,练起来难度很大。但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能将皮影戏表演得特别精彩。”皮影社团辅导员陈园说,希望学生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保护朱鹮、保护生态的意识。

所有学生都要在阅读课上学习《七只朱鹮的故事》读本,舞蹈社团、刺绣社团、版画社团的学生要通过各种形式展现朱鹮的倩影。“想要把朱鹮的羽毛绣得好、绣得美,并不容易。我经常会看一些朱鹮的照片寻找灵感。”刺绣社团成员程园说。

“一袭嫩白,柔若无骨,在稻田里踯躅是优雅的,起飞的动作是优雅的,掠过一畦畦稻田和一座座小丘飞行在天空是优雅的,重新落在田埂或树枝上的动作也是优雅的……”洋县南街小学的学生在进出校园时,会看到校门口的墙壁上,作家陈忠实《拜见朱鹮》中的文字。

在洋县南街小学,美丽的朱鹮“停”在各个角落,“落”在学生的校服上,“飞”在课间操的朱鹮韵律操里,“活”在《朱鹮赋》的齐声朗读中,更根植于每一名学生的心中。

来源:陕西日报  责任编辑:石进玉

(原标题:朱鹮“飞”进校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