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丝路文明

在上海,总有一盏阅读灯在等你

走进徐家汇书院新揭幕的“巴金书房”,市民驻足端详玻璃上巴金先生的速写肖像画,寥寥几笔勾勒出文坛大家面貌;位于嘉定区的三里村农家书屋,成了许多村民落脚休闲充电的“家门口文化客厅”。在上海,总有一盏阅读灯在等你。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上海全市已建成职工书屋3525家,其中全国示范点417家;整合各类社会资源的第26届上海读书节,列出100项重点读书项目。从一批各具特色的实体书店、城市书房到星罗棋布的职工书屋、农家书屋,丰富的阅读文化活动,融入文体旅商展联动发展,并向基层下沉,向乡村延伸。

2024年上海市全民阅读工作会议昨天举行,业内呼吁不同主体、多元力量参与书香社会建设,用琅琅书声、浓浓书香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汇聚强大精神力量、提供更多文化滋养。

扩大书香“朋友圈”,让阅读像灯塔照亮生活

肖像画前的桌子和凳子,复原了巴金当年写《家》时的书房家具布置……2024年是巴金先生诞辰120周年,徐家汇书院揭幕的“巴金书房”虽以书房为名,却并不是巴金故居中书房空间的简单复制,而是将巴金作品、故居、朋友等串成线索,和市民读者共同缅怀这位“把心交给读者”“让生命开花”的“人民作家”。

长方形光盒空间设计为一本翻开的大书的两半,打开的书页对应互相呼应的两个分区,一侧展示名作《家》,另一侧讲述与巴金故居有关的故事。巴金写《家》时仅存的两页手稿仿真件,《家》多种版本,巴金故居收集珍藏的几十种《家》外文译本书影,根据《家》改编的影视剧、话剧、音乐剧等视频片段集中展示。

这处书房正是全民阅读矩阵的生动缩影。徐汇区持续打造以徐家汇书院为策源地的品牌矩阵,创新打造“灯塔书房”,在社区、景区、街区、园区等建成25个“灯塔书房”,推动阅读服务功能向基层延伸,让居民在工作圈以外,有更多放松自我、邻里交流、自习思考的新去处,让阅读像“灯塔”一样照亮生活。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也有助于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将优质阅读资源持续输送至市民读者“家门口”。比如,“汇阅读”系列活动深入社区、商圈、楼宇,针对不同人群需求量身定制举办小馆员培训班、“穿越都市 邂逅文脉”阅读马拉松、“星光书社”读书会等,引领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态度。更有新增的20个儿童友好型城市阅读新空间,提供丰富阅读资源和信息,培育少年儿童“美育第一站”,让文化滋润人心。

书香赋能乡村振兴,让村民与家乡文化产生共鸣

随着上海推动基层阅读空间与其他综合性文化服务场所资源共享,层次丰富、特色鲜明、多元发展的全民阅读服务体系,日益蓬勃。上海图书馆“第六届上图阅读季”、上海报业集团“新华悦读生活节”、杨浦区“书香杨浦”全民阅读推广主题活动、大隐书局“一期一会阅读分享”等项目,琳琅满目;一批职工书屋日益成为广大职工思想引领的“聚力场”、学习成长的“加油站”、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农家书屋作为乡村文化振兴重要载体,也是书香城市里不可或缺的一环。“我们五年来努力管理好农家书屋这一重要的农村文化阵地,力求为村民们带来丰富精彩的阅读体验。”嘉定工业区三里村党总支委员张旦璐和团队精心布置了书屋里的“嘉乡美”主题专架,让村民通过阅读对家乡文化产生共鸣。

原三里村农家书屋位于娄陆公路三里桥堍东的田野中,这里原本是村民们农闲时的“落脚点”,但随着村民阅读需求不断增长,原有空间已经难以满足需求。升级后的三里村农家书屋特色驿站配备了全新桌椅、书架和图书,还专门为农村幼龄读者打造亲子阅览活动室,进一步拓展提升了农家书屋的服务对象与功能。重建后的农家书屋在空间上离各组村民更近,与农家书屋特色驿站形成了“一村两点”格局,各自承担阅览、休闲、文化活动等不同功能,实现了文化服务与阅读推广的功能互补,满足了村民多元化、差异化的阅读服务需求,成为了村民们就近阅读、便捷使用的“文化客厅”。

以三里村农家书屋为阵地,这里组织村民每月开展阅读推广、红色经典分享等活动,引导村民持续参与文化服务,打造人文魅力充足的乡村阅读阵地。接下来,农家书屋将深入挖掘三里村特色资源禀赋,聚焦阅读资源赋能乡村振兴,争取把三里村农家书屋建设成为“一村一品”的文化新地标。

来源:文汇报  责任编辑:石进玉

(原标题:在上海,总有一盏阅读灯在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