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非洲在农业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尤其注重农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为非洲农业带来新的活力。孔七,一个来自卢旺达的31岁青年,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一合作精神。目前,他是安徽农业大学的一名博士研究生,专注于玉米育种的研究。
2019年,孔七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远赴中国安徽省合肥市,得益于中国政府奖学金的支持,开始攻读硕士,并在此基础上继续深造,直至博士阶段。去年暑假期间,孔七和他的团队忙于实验工作,他们仔细研究了高温与干旱条件对玉米花粉的影响,旨在培育出能够抵抗极端天气的高品质玉米品种。
孔七对家乡卢旺达的农业现状有着深刻的理解,那里的玉米种植虽广泛,但生产效率低下。中国先进的农业科技及无私分享的发展经验,让孔七看到了卢旺达实现粮食自给自足的曙光。他深受启发,决心将所学技术带回祖国,改善玉米产量,降低民众生活成本,效仿他的偶像——“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卢旺达的农业进步贡献力量。
孔七早在中国的高中时期就对袁隆平的事迹耳熟能详,袁隆平的成就不仅解决了全球众多地区的粮食短缺问题,也激励了包括孔七在内的众多非洲青年投身科研。他深知,掌握先进技术对非洲国家的重要性,因此选择在中国深造,期待有朝一日能将所学回馈给祖国。
满怀抱负的孔七规划着未来,他梦想着博士毕业后能在卢旺达建立一个农业研究所,集中精力于高产玉米的培育研究,同时为卢旺达培养更多本土科研人才,为国家的农业现代化播撒下希望的种子。
这碗大米,来自马达加斯加种植杂交水稻的农民,就放在袁隆平院士的墓前。
2024-09-04 16:23:04袁隆平墓前有一碗非洲农民的大米李艳萍是中方农业技术团队的一员。16年来,她每年至少有11个月的时间在非洲,把杂交水稻的“中国经验”带到非洲大地。
2024-09-05 17:15:26袁隆平墓前有碗非洲农民送来的大米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文章,风格鲜明、思想深邃、内涵深刻,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
2024-09-03 15:50:39习语品读|尊重非洲、热爱非洲、支持非洲8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非洲50国学者,鼓励他们继续为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维护“全球南方”共同利益提供智力支持。
2024-08-30 18:43:07非洲应习近平主席邀请,50多个中非合作论坛成员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代表,非盟委员会主席、联合国秘书长以及多个国际组织负责人将于9月4日至6日齐聚北京,出席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
2024-09-03 10:01:19习近平同非洲朋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