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超加工食品更易感染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口-口”或“粪-口”途径传播,日常生活中,它能借助唾液、餐具及食物在人际间扩散。最新研究刊载于《食品科学与营养》杂志,揭示频繁食用超加工食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风险提升存在关联。
研究结果显示,超加工食品消费量的增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几率成正比,最高可达2.17倍的增幅。该研究涉及150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与302名健康人士的饮食记录,确保病例组成员在研究介入前未接受任何治疗。分析指出,超加工食品中的特定成分及其加工方式可能是促进感染的因素:
- 高盐分能够破坏胃黏膜保护层,便于幽门螺杆菌定植,可能引发胃炎。 - 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软饮料)可能参与幽门螺杆菌致病机制。 - 过量的果糖与高饱和脂肪酸能促进炎症反应,为幽门螺杆菌提供有利环境。 - 不当的食品处理、个人卫生习惯不佳及人际传播也是感染的重要因素。
超加工食品的定义依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NOVA标准,分为四类: 1. 未加工或极少加工的自然食品; 2. 经基础加工的烹饪原料,如盐、糖; 3. 加工食品,如罐头、干果等,源于自然食品与基础加工品; 4. 超加工食品,额外添加了多种化学成分,并经历复杂加工步骤,例如即食面、饼干等。
超加工食品的特征包括:高糖、盐和油脂含量,含有防腐剂等添加剂,保质期长,且包装精美,难以辨识原始食材形态。
长期食用超加工食品与多种健康风险紧密相关,如死亡率、癌症、心血管疾病等。这类食品通常热量高、营养失衡,可能导致肥胖、心血管疾病及癌症风险增加。此外,它们的感官刺激使人进食速度加快,难以及时感知饱腹感,进而过量摄入。
为了减少超加工食品的潜在危害,建议: - 减少在家烹饪时的调料用量,采用自然香料提味; - 外出就餐时选择蒸煮菜品,避免油炸食品; - 购物时细读食品标签,优选无糖或低糖产品,警惕其他形式的糖分添加; - 不完全依赖包装上的健康声明,了解食品加工程度; - 用新鲜蔬果替代加工零食,逐步调整饮食习惯。
重要的是认识到,合理应用食品加工技术与添加剂对保障食品安全有积极作用,关键在于识别并限制过度加工的食品摄入。常吃超加工食品更易感染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胃溃疡乃至胃癌等疾病息息相关,被世界卫生组织旗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一类致癌物。我国最新的胃癌筛查与早治方案也强调了其作为胃癌主要风险因素的地位
2024-07-03 15:36:25经常吃这类食物更易感染幽门螺杆菌变大8倍的方便面,重达1斤的奶油面包……“超大号”食品正在成为韩国食品和零售业的一种流行趋势。
2024-06-03 11:31:03韩国人为何偏爱超大号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