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驻日本记者贾沂蒙)米价飞涨、供应断货、库存触达历史地位……日本近来正遭遇严重的大米短缺,多地超市出现大米脱销现象,尤其在台风来袭和日本“南海”地震警告发布期间,民众纷纷囤积大米,进一步加剧了供需失衡。这轮大米短缺、米价上涨情况被日本媒体称为“令和大米骚动”。然而,米价风波背后,不仅仅是天气和自然灾害所致,还有更深层次的政府政策问题。
9月4日,日本神奈川县川崎市的一家业务超市开始供应新米。由于货源并不充足,货架上的旧米和新米均实施限购。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贾沂蒙/摄
对于突如其来的“米荒”,日本政府给出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极端天气导致减产、外国游客涌入导致需求增加、“特大地震”预警引发民众恐慌性购买。
2023年夏季,日本遭遇了罕见的高温天气,知名大米产地新潟县遭遇了三次焚风现象带来的干燥热风,干旱影响了水稻生长,谷粒品质下降,进而导致水稻歉收。这一问题的影响在今年逐渐显现出来,尤其是低价大米的市场供应链中出现了明显供应紧张,并最终蔓延至全国零售市场。
与此同时,大米需求侧也出现了较大波动。受日元贬值影响,日本外国游客接待数量大幅上升,推动了大米消费的增长,进一步加剧了供需紧张。据日本农林水产省估算,从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假设每位游客每餐消费78克大米,每日两餐,来自游客的大米需求量就达到5.1万吨,比前一年(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增加了3.1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