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印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金英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虽然世界上实行相似选举制度的国家普遍都存在政治家族现象,但印度表现得更加突出,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印度地方上有势力的家族和普通老百姓之间存在强烈的庇护和依附关系,选区更像是某一家族的“地盘”,平民投票给这个家族,家族就会照顾他们的利益。即使该家族的政治代表卸任或去世了,选民还是会把票投给该家族其他成员。这种关系的建立也使得选举时政党更需要这些政治家族,而非政治家族更需要政党。对于政党而言,如果它们不提名某家族成员作为候选人,那么就可能在该地区丢掉席位。
关于1947年印度独立后,为何没有削弱政治家族力量的问题,陈金英认为,印度独立后推行民主的背景非常特殊,当时该国社会经济发展落后,导致只有一小部分精英能够参加选举和从政,印度独立初期国大党的议员基本都来自中上阶层。与此同时,国大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特别依赖这些有身份、有地位的精英帮助其经营选民基础,这就鼓励了有势力的家族成员成为重要的政治人物。
《印度家族政治动态》一文则分析称,2014年之前,很多印度民众认为拥有传奇形象的领导人可以确保该国的政治稳定,而不用受党内竞争和斗争的影响。印度民众之所以有这一想法,是因为1977年大选时,反对派人民党击败了国大党,组阁后因为受到内部竞争的影响,人民党政府垮台了。国大党之外的其他政党,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也曾短暂执政,但是政局不稳。
美国“外交学者”网站从政党的角度对印度的家族政治进行解读。该媒体称,在印度,家族政治由于大多数政党存在几项组织缺陷而得以延续。印度很多政党都缺乏党内民主的既定原则。政党的存在及其工作人员的忠诚都归功于政治家族的存在。这一根本性的弱点使得这些政党,除了少数像印人党和左翼政党等以干部为基础的政党外,完全依赖于这些政治家族对选举的动员能力。掌舵这些政党的政治家族经常阻止家族之外的替代领导层出现,这样这些家族的权威就不会受到威胁,政治权力就会集中在它们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