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行业就是最好的例子。旨在将俄罗斯气田与中国市场连接起来的“西伯利亚力量”管道于2019年开通。该管道在满负荷运转后,预计每年将对华输气380亿立方米。可即便如此,与欧洲2月份之前购买的天然气数量相比,每年通过该管道流向中国的天然气数量仍仅为前者的五分之一左右。
最近宣布建设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增加向中国输送天然气的能力。据《莫斯科时报》报道,该项目预计要到2030年才能投入使用。
然而,中国显然需要更多的俄罗斯天然气。两家中国分销商新奥能源和浙能集团最近与俄罗斯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商诺瓦泰克(Novatek)签署了增加液化天然气供应的合同,通过其即将建成的“北极液化天然气2号”项目,诺瓦泰克将在未来11年每年向它们提供60万吨液化天然气。2021年,诺瓦泰克承诺在15年内每年向中国申能集团输送超过300万吨液化天然气。
这些新合同会促使未来中俄海上交通量激增。诺瓦泰克已经委托俄罗斯红星造船厂(Zvezda)新造15艘“冰级”液化天然气运输船。但要建设基础设施以增加输华天然气数量,使之达到匹配欧洲市场的水平,俄罗斯天然气生产商仍面临巨大的运力挑战。
除了建设更多的实体基础设施,中俄合作加深也意味着两国要建设更多的金融基础设施。在这方面,两国在过去十年似乎一直在做打基础的工作。以人民币结算的中俄贸易比例已从2014年的3%上升到2020年的近18%。与此同时,在俄罗斯国家财富基金中,人民币在货币结构中的占比已达30%。
上月,俄罗斯国有天然气巨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签署了一项协议,放弃美元,开始用人民币和卢布结算中俄天然气交易。包括西布尔在内的其他主要俄罗斯制造商也开始用人民币结算外贸交易。而诺瓦泰克公司正在使用中国的人民币贷款。
其结果是,俄罗斯进口商品激增在很大程度上提振了中国原本疲软的需求。在今年前八个月,两国双边贸易额跃升31%,达到1172亿美元。
两国对加深经贸联系的渴望似乎一如既往地强烈,而这正发生在许多西方决策者担忧中国经济实力日强之时。
据报道,欧盟外交部门准备了一份报告,将在下周一提交给欧盟各国首脑,该报告声称“对欧盟、美国和其它伙伴国而言,中国已成长为一个更强大的全球性竞争对手”。为了把中欧关系从有限接触转换为全面竞争,该报告成了奠基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