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是世界上最大的军事官僚机构,而官僚机构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它们迅速形成了一种压倒一切的制度承诺,以确保自己能够永久存在,甚至进一步扩张。为了自保,官僚机构会成为强大的游说团体,即便它们已经失去效用。
如果没有威胁需要它去“防御”,那就必须制造威胁。这可能意味着下列两种情况之一:要么制造假想威胁,要么挑起官僚机构原本想避免或阻止的那种威胁。有迹象表明,目前北约正在双管齐下,从两方面采取行动。
北约自称是个“防御性”联盟,但它的对华新姿态使得这种说法受质疑。它看起来更像是进攻方。
凸显西方利己主义
隐藏在“防御性”联盟这种说法背后的还有西方的利己主义。
在北约峰会召开几天前,由七个主要工业化国家组成的七国集团宣布,它们打算筹集6000亿美元,在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这七个国家也构成了北约的核心。这不是出于无私奉献的想法。自中国宣布“一带一路”倡议以来,西方一直对北京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感到担忧。
中国将在全球牢牢占据经济主导地位——这才是真正让西方感到担忧的问题,尤其是美国和它的北约军事官僚机构。
西方关于冷战的言论强调“西方自由”与“苏联独裁主义”之间的意识形态斗争。但无论这场论战有什么重要意义,对双方来说,更重要的斗争是向其他国家证明,源自其意识形态的经济模式更具优越性。
如今,美国的军事预算超过了排名其后的几个国家的开支总和。它对武器进行如此大的投入恰恰是为了迫使穷国加入美方阵营,并惩罚那些拒绝加入的国家。苏联解体后,这项任务变得更加容易。在单极世界中华盛顿可以定义谁被当作朋友,条件是什么以及谁是敌人。
华盛顿最大的担忧是:随着美国经济实力走下坡路,欧洲与中俄之间的经贸往来会导致其经济利益——以及最终它的意识形态忠诚度——向东转移,不再坚定地留在西方阵营里。
问题是,美国愿意出多大的力阻止这一切?到目前为止,美国似乎非常乐意将北约拖入冷战的军事续篇,并甘愿冒着把世界推向核毁灭边缘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