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7月1日,华沙条约组织正式解散。将对抗华约作为自己使命的北约,也一下子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它本该和华约一样,消失在历史中。
但当时的美国政府,并不这样认为。
早在华沙组织正式解散前,美国政府就开始酝酿北约日后的出路,当1989年东欧剧变开始后,它就开始铺垫,呼吁应当整顿北约,而不是取消或者用一个新的安全结构代替它。
美国政府曾经做了一份秘密的报告,其中提到,团结稳定的欧洲将会成为美国最大的威胁。
从这份报告出发,就不难理解美国想要保留北约的原因——北约,可以成为美国操控和制衡欧洲的工具。
所以,在北约已经没了存在的必要之后,其战略的主要设计者——美国,开始将目光放远,为北约“讨要”生存的理由。
北约作为一个军事同盟组织,只有在对抗和冲突的环境中才有生存的可能。然而,放眼当时的世界,经历过热战和冷战的各国无比渴望和平和发展,没有冲突怎么办?那就只能自己制造。
也就是说,北约要想获取生存的资本,势必要牺牲某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北约,由此开始为自己续命。
这也意味着,北约欠下的,都是血债。
至于续命的凭据,就是所谓的“战略概念文件”。
1991年11月8日,北约罗马峰会公布了华约解散后的第一份战略概念文件,这份文件中提到:
北约要面临由经济危机、民族冲突和领土纷争等引起的难以估计、难以预测的威胁。
该向何处讨要冲突和对抗的资本?当时的北约也无法立刻锁定具体目标。
所以,在这份文件中,北约只能将威胁泛化,并以这种泛化的威胁为由,先给北约续上一口气。
这样模糊的概念,自然无法为北约背书。美国政府急需找到新的借口,为北约正名,以此来维护自身的霸权,试图打造一个单极世界。很快,一位学者的理论,引发了美国的注意。1993年,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美国看到了借题发挥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