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人们把主权国家按照国际法所控制的包括陆地、海洋、山川、湖泊等在内的以及其底土和上空称之为“领土”、“领空”或“领海”。
而在古代一个王朝能够实际控制的疆土被称作“版图”,版图是被中央朝廷直接控制的疆域,图很好理解,即为地图,那么版是什么?
上图_ 《坤舆全图》东半球部分
1. 版图从哪来的?
中国的疆域概念历史悠久,从商周迄今已经有三千多年历史了。关于版图二字最早的记载是在周礼,《周礼.天官.小宰》记载“以官府之八成经邦治……三曰听闾里以版图”。此后开始历经各朝各代版图一直都没有改变词意,而近代由于中西交流产生的影响,今日所谓版图大多都是等同于领土,而非最初的含义。
2. “图”是什么
通常来讲,图是“舆图”也就是地图,唐代史学家司马贞在其著作《史记.索隐》中解释“天为盖,地为舆”所以地图叫做舆地图、舆图。舆图不等于版图之“图”,舆图记载了山川河貌与行政区划,而版图的“图”则是单指行政图与属民之地有关,是用来征发徭役的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传》记载,秦王想用十五座城换取和氏璧,而蔺相如则是作为代表前往谈判,会上秦王反悔不想给城,蔺相如以与和氏璧玉石俱焚为威胁,逼迫秦王不得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这就是行政图。
上图_ 蔺相如 (完璧归赵)
3. “版”是什么
东汉经学家郑司农足注解“版,户籍也”,清代学者李钟注解“载人民、土地者,曰版图。”。从以上注解不难看出,在古代,版是指户口册,而图指的是疆域图,它们指的是王朝控制下的人口及其活动空间的登记资料。《清史稿》记载“国家有疆宇,谓之版图。版言乎其有民,图言乎其有地。”传教士马礼逊在1819年出版的《华英字典》对版图的解释是“帝国的统计报告,帝国的范围和人口。”
版,就是版籍,是指人口统计簿籍。图就是所据有土地的地图。在古代无论是赋税的征收还是兵役、杂役,都需要以版图为依据来进行,但是在封建王朝时期,版图并不等同于疆域,在清中后期之前,大清尚无“领土”一词。
上图_ 坤舆万国全图高清大图
上图_ 明朝《坤舆万国全图》大明部分
4. 版图转向领土
16世纪,西洋的基督传教士们,乘着大航海之风,来到了中国,在地理大发现的背景给中国带来了地理学,这对传统的“天下”“中国”“疆土”的观念,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晚明的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以及清朝初期南怀仁的《坤舆全图》这类书籍画册的传入,让中国部分人,知道了世界有多大,知道了地球,知道了五大洲,也认识到了中国仅占地球的一小部分,也有同样水平的文明存在,明白了国和国之间真正的不同,慢慢的四夷思想便被抛弃了,并且刺激了统治阶级想要了解本国领土的好奇心,所以清朝康、乾、嘉,都制作过《皇舆全图》,其中尤以嘉庆年间的《皇舆图》制作最为全面。
上图_ 《康熙皇舆全览图》是聘请西洋传教士经过经纬度测量绘制而成
版图是何时与领土挂钩的?在清朝以前王朝并没有一个准确的边境界定,数千年之久的天下观念是“天子有道,四夷守边疆”,而清朝在初期也继承了这一思想,例如清朝的理藩院(他的功能是管辖藩属国)把俄罗斯归为北藩,可见在当时清朝还是没有现代意义上的领土观念,而是传统的“王者守四方”的观念。清朝对领土的认知改变,是因为当时的国际环境以及发展道路是一个全球化,近代化的年代。从康熙开始,由于“尼布楚条约”的确立,很大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版图”概念,在此之前,清朝对边疆地区的部落仅采取收贡、纳税的顺利以及守边的态度。
然17世纪中叶开始,俄国人便不断地入侵黑龙江流域,并且建立“雅克萨”“尼布楚”等据点,这种入侵行为刺激了清朝疆域观念近代化的成型,到乾隆数代人的战争大大拓展了版图领土和清王朝的视野,从乾隆开始多民族统一国家的观念开始流行于全国,当时对“版图”“疆土”的认知以及不限于传统的“版图”了。
上图_ 马戛尔尼为首的英国使团觐见乾隆皇帝图
康、雍、乾三朝在蒙古、新疆地区边界上鄂博、卡伦的设置和定期的巡边制度,反映了清代边界意识的加强。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马戛尔尼使团来华,要求在天津、宁波等港口泊船贸易,乾隆答曰:“天朝疆界分明,从不许外藩人等稍有越境掺杂,天朝尺土俱归版图,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虽然这是闭关锁国的表现,但也侧面表明了,当时国家版图的主权意识已经存在。
到了晚清,因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给了全中国知识分子的强烈刺激,这使得爱国主义思想迅速普及,在19世纪中叶后,各列强都展开了对中国的蚕食殖民,往往就会以武力战争的形式逼迫清朝朝廷的退步,承认各种不平等条约,也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彻底促成了全清上下的民族国家意识,民族国家疆土的观念以及彻底被接受,此后对边界的界定,界碑的设立以及地图的绘制,已十分详细与认真。
上图_ 讽刺画报,晚清时期欧美各国企图瓜分清朝
由于列强不断觊觎我国领土,甚至公开表示对我国领土的渴求,为了保求领土完整以及不受外国干涉,民国成立之后仅仅二十五天后,就发表了《大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中表示“大中华领土无论现在及将来,在区域中者,受同一政府之统治”。
1914年5月1日民国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其中提到了“帝国疆域”和“民国领土”的概念,宣布“中华民国之领土,以从前帝国所有之疆域”,彻底的实现了从疆域到领土的转变,以往含糊的“版图”被明确的领土主权所替代,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更是进一步的设立海界,明确了中国的领海界限。
上图_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图(1917-1918)
从19世纪开始,在内外不同环境条件的催促下,世界的格局已经不允许古代中国继续沉醉在“天国上朝”“天下之中”的美梦中,内忧外患不断催促着中国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从而让“版图”这个概念,从古代较为含糊,内外不清的含义,转变为现代意义上的“版图”。